(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记者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获悉,近日由CF40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21个国家及地区的121位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参会。会议期间,“金融领域的人工智能(AI)治理与国际合作”等AI议题成为探讨焦点。中外嘉宾一致认为,AI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AI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带来增量风险,应加强风险评估与监管工作。
“从金融角度看,AI是在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基础上的又一次新的、很大的边际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近年来,越来越多人习惯与机器打交道,不太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人工介入,“人工智能在银行业的支付、定价、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边际变化。”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AI的潜在风险与监管问题也受到金融业界广泛关注。法兰西银行副行长阿格尼丝·贝纳西·奎里认为,AI系统面临网络风险、服务商集中风险和“可解释性”风险等三重风险。她表示,网络攻击频率和复杂性上升,金融机构承受全球约一半攻击,形成系统性风险;服务商高度集中可能导致操作风险和市场反应趋同,增加闪崩可能性;而决策高度依赖AI且缺乏人工验证,则可能引发责任、诉讼及决策不稳定风险。
对于AI是否会引发泡沫,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原主席杰森·福尔曼表示:“我实际上会押注泡沫不会出现。”福尔曼认为,即便存在泡沫,也更类似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而非2007年的房地产泡沫或金融危机,因为“并不存在一大笔资金被用作整个银行体系的抵押品,而且人工智能是真正的创新”。
与会嘉宾纷纷表示,随着AI在金融体系的应用逐步深化,加强治理与监管应成为下一步工作重点。阿格尼丝介绍了法兰西银行已开展的反洗钱、反恐融资监管等方面的AI项目,并表示围绕AI的国际合作已落后于形势。行业必须加速将AI纳入现有金融风险管理框架。AI发展速度极快,一旦其规模壮大再进行监管将为时已晚。
周小川认为,当前国际合作在AI具体议题上有限,但基础设施建设和跨境联通仍存在合作空间。他呼吁加强金融行业AI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国际合作奠定基础。
“AI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监管与创新应并行推进,确保金融体系稳定与技术红利兼得。”相关金融监管工作负责人表示,AI带来的金融风险需监管部门重点关注增量和边际风险,包括模型稳定性、数据治理、集中度和决策趋同等,同时借鉴历史金融科技变革经验,建立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框架。
据介绍,外滩年会自2019年创办,致力于搭建一个更为坦诚、开放、专业的国际交流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七届。本届年会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共设置21场圆桌对话与11场闭门会议,中外嘉宾共同探讨了在全球秩序重构与科技革命交织背景下的经济、金融与治理议题。(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