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应该有不少藏友去看过吧?各种金银币、大珍眼花缭乱,有人甚至特地跑一趟,就为了看那一枚缺角的“永乐通宝背三钱”。
但今天要介绍的文物,不管是造型还是名字,都很让人疑惑,这到底是干啥用的?
![]()
它的名字叫“嵌福禄寿喜盒铜宝珠内胆”,乍一看还以为是个大烟囱。高75厘米,下口直径20.4厘米、上口直径7.8厘米。
还在上博临展的《宝塔乾坤》占据最中间的C位,出自1993年,当时上海松江西林禅寺的圆应塔迎来一次大修。
当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塔刹顶端的宝珠打开时,发现了这个精巧的“宝珠内胆”。
稀奇的是上面供奉着不同信仰的佛像,还“混搭”,说到底这就是一件“信仰大融合”器物。
![]()
圆应塔复原图 图源上观新闻
圆应塔是上海现存最高的古塔,高达47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当年考古队一共发现了上千件文物,年代从南朝至清代中晚期,不得不说古人为了供奉佛寺真舍得花钱。
这个宝珠内胆,上面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对应每个盒子。
![]()
传统的“福禄寿喜”,其实是起源于清代的太平歌词曲目,代表着四种吉祥话题。
但代表“寿”的盒子里,供奉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寿星,而是佛教五方佛中的东方阿閦佛。
“福”盒内安坐的竟是魁星(文曲星),这是主管科举文运的儒家神祇。
“禄”盒中出现了观音菩萨与寿星的组合。而“禧”盒内则是禄官的形象!
![]()
“儒释道”呈现出一种跨界融合的现象,这就体现出一个概念,那就是制造这件宝珠的时候,民间信仰已经非常讲究实用主义了。
古人也讲究个“管你什么佛,见到就拜一拜,万一灵验了呢!”
据塔铭记载,清道光年间圆应塔就进行了一次修缮,有明确的“顶层设计”,主动向民间信仰靠拢,以满足不同信众的需求。
出土的其他文物中也印证了这点,信徒捐出的各种佛像,什么造型的都有。
![]()
除了金像、银像、银鎏金像,自然也少不了古钱币。
别看这只是铜钱,在民间信仰中不可或缺!因为老百姓可能用不起金银,但铜钱那是家家户户都有。
最典型的是五帝钱,通常被民间用于挡煞、辟邪、旺财。这宝珠上面是小五帝:顺康雍乾嘉。
而大五帝则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和明成祖。
![]()
哪怕到现在,很多不了解钱币文化的人,对五帝钱那也很熟悉。对应的是收藏市场的五帝钱一直是“热门顶流”。
有意思的是,除了五帝钱,还有道光通宝和南宋“咸淳元宝”,以及一枚“长命富贵”手刻花钱。这可能也是应对当时的民间习俗。
中国古钱“外圆内方”的形制,古人认为这象征着“天人合一”,蕴含天地宇宙观。
论材质,这些铜钱怎么也比不上贵金属。但最重要的是文化概念,它们与儒释道造像共同出现在塔顶,就证明古人对其的看重。
![]()
还有一些玉佛和纹饰之类的,这件宝珠内胆的工艺也很不错。
所以古人也不是那么“严谨”,尤其对老百姓而言,哪路神仙真的不重要。
什么魁星占了福龛,送子观音供在禄龛里,只要我拜了“恰好又灵了”,下次就继续供奉你!
这根本不是什么迷信,纯粹的心理安慰罢了!不信你去如今的寺庙看看,年轻人都多了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