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半来,钱币整体行情一直处于相对低位,距离高点时已跌去不少,但整个趋势已较为稳定。在此背景下,泓盛2025秋拍钱币,有些有意思的看点值得关注,比如机制金币、银模金样的表现一枝独秀,成交价格即便是跟2022年时相比,都不遑多让。
过去15年以来,和古钱、金银锭、纸钞、现代币的行情波动相比,机制币的涨跌表现极为活跃。在几个重要节点,又有几个现象级的表现,以及现象级的机制币品类,无论行情处于上涨还是下跌阶段,都表现得异常抢眼。以下是个人的关于品种和现象的一些观感。
1,2010-2011,机制币市场化以来,第一个大涨后又迅速下跌的阶段。地方高分龙洋十分抢眼,无论是广东、江南还是湖北,都从其他品种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当时的藏家、泉商在地方收藏情结之下,小规模资本入场之后,买单、变现的市场行为。
2,2015年是过去15年里的行情最低点,但很多藏家、泉商在阴跌5年后的2016年,一些高精尖的品种才慢慢出现。这体现了大多数人在现实压力之下,对前景的不确定性。在随后慢涨过程中,很多藏家、泉商一路出货,在下一个大涨前慢慢空仓。
3,2020-2022,在中国钱币整体上涨的2年里,几乎所有品种都明显上涨,比如古钱里的花钱、大钱,金银锭里的大宝、吉语,纸钞里的清炒、区票,机制币则全线飘红,在清代中央、样币系列、军阀币章、“黑彩”的引领之下,不少品种涨幅达10倍。
4,2025秋,钱币行情依旧处于低位,但机制币依旧活跃,多个周期涨跌给沉闷的局面带来一丝期许。本次泓盛秋拍设立机制金币特展,吸引众多额外关注,数枚拍场上的机制金币在珍稀度、好品相、名家递藏光环的加持下,明显大涨,提振一丝信心。
希望这样的现象和现象级品类,能够用这样的市场方式,吸引更多圈外人、新资本、新力量,关注钱币行业、关注钱币收藏。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一个大基数的新进人群中,总会沉淀出更多的钱币收藏者、研究者和钱币商,推动这个行业不断向前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