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北京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央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
这意味着什么?对股市是利空吗,对债市、债基是利好吗,有利于楼市吗?
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财政赤字化,给社会带来较强通胀预期。
同时还规定,央行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也就是说,央行不能买一手国债,只能买二手。
但无论是买入一手国债,还是买入二手国债,都相当于印钞,是直接投放基础货币的行为。
在2024年8月以前,央行一直没有在公开市场常态化买卖国债。央行手里的1万多亿国债,绝大部分是特别国债,特别国债一般不在公开市场上买卖。
从2024年8月开始,央行开始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这相当于开拓了一条“印钞渠道”。主要原因我之前分析过,因为降准快到极限了,而降准相当于把之前超过的人民币逐步释放出来。
从2024年8月到12月,央行净买入了1万亿的国债,相当于投放了1万亿基础货币。按照当前8.68的货币乘数,理论上可以衍生出8.68万亿的广义货币M2。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前后,正是股市低迷的时候。大量资金涌入债市,甚至有金融机构加杠杆买入国债、地方债。
债市太火,遏制了股市回暖。为此,央行多次喊话,给债市降温。
但市场很清楚:央行刚刚启动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手里缺少存货(持有的1万多亿特别国债无法到公开市场抛售),一定是买的多、卖的少。
所以,债市迟迟无法降温。为此,央行还一度借了国债,扬言到公开市场抛售,但效果不大。
最终,央行被迫宣布:暂停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债市由此降温。
随后,DeepSeek横空出世引爆了科技股,股市行情启动。到了现在,上证指数逼近4000点,债市反而有点偏冷了。所以央行宣布:恢复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
由于央行在国债上,必然处于“买多卖少”的阶段,所以恢复买卖对债市是利好,对债券类基金是利好,对银行理财是利好。
此举有控制股市节奏的意味吗?是有那么一点点的。
央行要维持各大金融市场的平衡,哪个都不能太火,哪个都不能太冷。让股市走慢牛,是管理层的基本思路。
但央行恢复买卖国债,对股市并不是单纯的利空,还有利好。毕竟,买卖国债是投放货币的渠道,买多卖少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而且央行恢复买卖,有利于新一轮国债发行,对经济构成利好,对股市也就构成利好。
对于楼市的影响也是如此。
早在两三年前,我就预言过:
第一,未来中国央行会通过常态化买卖国债的方式,实现货币投放,因为降准空间逐步消耗、即将归零,需要新的印钞方式。买卖国债,是比较方便的方式。
第二,未来央行还可能面向楼市定向印钞,买卖MBS(打包上市交易的公积金贷款或者楼市按揭贷款),美联储已经这样干了。楼市对中国依然非常重要,将来不排除这样做。
第三,如果需要,央行还可以直接购买ETF,面向股市定向印钞,日本就是这样干的。但这个还比较遥远,需要时间。最近国家队支持股市,就是用购买ETF的方式,央行在背后提供流动性。
总之,央行恢复在公开市场买卖国债,是一个整体偏好的消息。
这意味着,压制债市的阶段结束了,管理层有意看到债市和股市之间再平衡,防止股市出现疯牛,同时为明年国债发行做准备。
中国货币投放方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2014年中之前,外汇占款是最重要的发钞方式;2014年到2025年是混合印钞方式,包括降准(把之前超发、冻结的货币释放出来)、MLF、逆回购和抵押补充贷款,少量购买国债;2025年以后,将逐步转移到购买国债为主,其他方式会长期保留,但数量可能会下降。
本周还有一个大消息:美联储将宣布结束缩表。
所谓缩表,就是减少购买国债和MBS。这也是美联储为了遏制通胀的一大措施。过去1年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看起来有点背离,一边降息、一边缩表。缩表,相当于回收流动性,减少资金供给,带有紧缩性质;降息则带有宽松性质。
本周之后,货币政策的“质”(利率)和“量”(货币供应量)将结束背离,基本回归一致性。
这对于股市、大宗商品、贵金属也是一个利好。
最近黄金下跌,主要是中美关税问题缓解造成的。昨夜今晨,美国三大股指创下新高。纽约黄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不过今天早上回到了4028美元左右。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大概率再次降息25个基点。
今天早上,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次达到7.10附近。如果中美元首会见、谈判顺利,年内我们将看到人民币汇率重返7以内。
汇率的一般规律是:中美关系平稳,贸易持续,则升值,大概率在7以内,甚至6.5以内;反之,则贬值,可能到7.5甚至7.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