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广州市给出了具体答案。
10月28日,
广州发布“好房子”建设工作指引,
提出20条建设标准,
从四大核心维度,
定义品质“好房子”,
推动住宅建设向高品质、
可持续方向转型升级。
![]()
10月28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广州市推进“好房子”建设的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以国家规范为基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打造品质引领型地方标准,推动住宅品质从“达标合规”向“提质增效”跨越,全力建设“好房子”全国样板,为粤港澳大湾区优居生活赋能。
01
四大核心维度
定义品质“好房子”
《指引》围绕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四大核心维度,以高于国家标准、贴合本地实际要求升级居住体验。
安全是“好房子”的基础。《指引》要求构建全域风险防控体系:住宅套内及公共区域配烟感报警装置,厨房设燃气泄漏报警并联动断气,电梯装自动救援装置(ARD);住区实现人车分流,老人、儿童活动场不邻机动车道;地下室车库出入口设截水沟与防洪板,卫生间等防水部位保修期宜延至10年;电梯装电动自行车监控联动系统,室外停放充电区距建筑不小于6米并配消防设施;外窗用防坠落铰链,空调室外机位设安全保护措施。
舒适层面聚焦全龄需求。空间尺度上,住宅标准层层高不低于3.0米,起居室短边净宽宜3.1米以上,主卧、次卧开间净宽分别宜2.8米、2.5米以上;入户大堂及架空层公共空间净高不低于3.5米。设计上鼓励装配式装修与管线分离,预留适老化改造条件,住区需设老人、儿童活动空间;住宅全屋交付空调并预留新风系统安装条件,公共空间优先自然采光通风;外窗用隔声节能玻璃,分户楼板、邻电梯隔墙等设隔声措施;排水器具设存水弯防返臭,内墙用防霉材料,鼓励卫生间“三分离”设计。
绿色低碳与智慧建设同步推进。《指引》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绿色建材使用比例不低于20%,家电能效不低于2级;鼓励建筑屋面、停车棚设分布式光伏,垃圾分类投放点服务半径不超50米,景观优先选乡土树种。智慧建设方面,住宅需配智能网关、智能门锁、紧急求助按钮等设备,鼓励光纤全覆盖及异常行为监测;住区设非接触式门禁、全域视频监控(存储≥30天)及高空抛物监测系统,电梯装物联网监测设备,探索无人机停放、服务机器人配套等未来人居场景。
02
明确责任分工
确保《指引》落地见效
为保障“好房子”建设标准落到实处,《指引》明确多部门与主体责任:
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需将《指引》要求纳入居住用地出让条件;
建设单位需委托设计单位将《指引》纳入工程设计,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核查设计落实情况,委托检测机构对隔声、防水、室内空气质量等开展实体性能检测(结果纳入《住宅质量保证书》),并按时办理竣工联合验收备案;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需履行主体责任,加强变更管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需加强过程监管,在联合验收时核查各方责任落实情况;住区物业管理单位则需按指引要求做好后期管理。
03
多元联动+分类标准
精准适配需求
为推动“好房子”精准落地,广州构建“问需于民、按房施策”推进机制。
一方面,搭建多元主体交流平台,启动行业共建计划,汇聚政府、学界、房企及产业链力量,同时召开智慧化产业联盟扩大会,覆盖多领域并掌握多方需求;
另一方面,开展专家群众联合调研,通过研讨与需求调查提出可感知的技术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广州首创分类建设标准体系:商品房重点加码绿色低碳与智慧便捷;保障房聚焦安全耐久性提升与适老化无障碍设计;农房融合乡土风貌与智能服务,让乡村居民享受现代居住便利。
广东建设报记者 唐培峰
◎ 编审:左国兰
◎ 美编:杨榆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