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一份男性健康管理清单:男科功能变化或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0
分享至

·当你察觉到男科功能有变化时,往往说明代谢、心血管等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幸运的是通常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

从血压偏高到勃起功能下降,从糖尿病到不孕不育,慢性病的发展可能会导致男科疾病的出现。然而,许多男性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尤其是慢性病和男科问题,常常采取“拖延”和“忽视”的态度,直到出现严重后果才被动就医,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10月28日是中国男性健康日,今年的主题是“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幸福生活共同守护”。澎湃科技专访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男科主治医师朱宏,为我们详解慢性病与男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主动管理的必要性与最佳时机。

【对话】

慢性病年轻化,应主动管理

澎湃科技:如何理解“男性健康主动管理”?它和传统的“生病再看”有什么本质区别?

朱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男科主治医师):传统的被动就医就像“灭火”,是问题已经发生,火灾已经出现,我们才去亡羊补牢。而“主动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防火”,是未雨绸缪。它强调男性应该主导自己的健康,从被动承受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和预防问题。

这包括定期进行健康筛查,主动获取科普知识,了解身体发出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在“临界状态”时就及时干预。比如,发现血压、血糖到了临界值,就应该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而不是放任其发展。这就好比在发现电路老化、看到零星火星时就立即处理,从而避免一场大火的发生。

澎湃科技:很多人认为慢性病和男科病都是“老年病”,不用太过担心,是这样吗?

朱宏: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在临床中能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有相关问题。

一是勃起功能障碍明显年轻化。过去我们认为这是中老年男性的问题,但现在30、35岁的患者已经不少见了。年轻患者来就诊时常说"没以前硬了"或"时间没以前长"。

二是基础代谢性疾病的年轻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过去被认为是"中年人的病",现在年轻人里也很普遍。这跟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特别是过度依赖外卖)。

有些患者会怪疫情,但疫情更多是一个"拐点"或"诱发点",它让人们发现了原本就存在的潜在问题。总体来看,年轻人来主诉这类问题的确实越来越多了。而且他们常常还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最常见的就是血糖、血脂这类代谢指标异常。

男科疾病是基础病的预警信号

澎湃科技: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慢性病与性功能、生育力问题等男科疾病之间有什么关系?

朱宏:简单说就是,男科疾病往往是基础慢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它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身体整体状态失衡的一种体现。当你察觉到男科功能有变化时,往往说明代谢、心血管等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幸运的是通常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

如果血压长期偏高,血管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大。阴茎由许多细小血管组成,这些血管承受高压后,血管内皮功能会变差,血管充盈能力下降。勃起需要大量充血,充盈能力一旦变差,患者能感觉到的就是"没以前硬了"或"硬的时间不如以前长"。

这往往是一个早期预警信号。如果血压不加以控制,继续进展,就可能从小血管病变发展到大血管病变(如冠状动脉、颈动脉),最终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等致命疾病。从这个角度说,勃起功能的下降,其实是心血管风险的早期体现。

而血糖问题既会影响血管功能,又会影响末梢神经。这使得血糖对男科健康的危害往往比血压更大。高血糖患者常见的男科表现包括:勃起功能下降、精液量减少、射精功能障碍。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个临床现象:射精障碍患者中,基本上八九成有血糖问题。有些患者血糖只是"超了一点点",就没有在意。但此时精液量已经明显减少,硬度也下降了——这都是血糖损伤的早期信号。

肥胖则会导致代谢综合征——这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多个指标的紊乱。肥胖首先会增加氧化应激和自由基,造成内分泌失调。具体表现为雌激素水平升高,雄激素相对下降,睾丸局部因脂肪堆积而温度升高,影响生精功能。

澎湃科技:有些男性慢性病患者“表面健康”,但疾病已悄然发生。能否举例说明这种隐性风险?耽误治疗的后果有多严重?

朱宏:最典型的就是前列腺肿瘤和睾丸肿瘤。它们的恐怖之处在于早期完全没有症状,不影响其他器官,甚至不影响性功能。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不适,但癌变已经在进行。直到病情进展到晚期、出现转移,患者才被发现。这时候生存质量已经非常差了。

一些前列腺肿瘤患者就是这样发现的——骨转移都出现了才来看病。如果早期诊断,只需要局部手术或放疗,预后可能还不错。但晚期转移后,生存期会大幅缩短,治疗也变得极其复杂。

睾丸肿瘤也类似。患者有时候能摸到异常,比如睾丸质地不对、有硬块,但很多人根本不当回事。等到转移再来就诊,就太晚了。

男科慢性病也有类似问题。比如慢性前列腺炎。如果长期放任不管,虽然不会直接演变成癌症,但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导致性功能障碍、焦虑和抑郁。

另一个例子是隐睾和低促性腺激素血症。有些男孩从小就有隐睾(睾丸没有正常下降到阴囊),但家长和孩子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等到成年才做手术,此时神经和生精功能已经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即使手术后也很难产生精子。

保持科学态度,不要被疾病“耽误”

澎湃科技:在你的临床工作中,有哪些因为延误治疗而悔不当初的案例?

朱宏:有很多。比如一位射精功能障碍患者,他两三年前就开始觉得射精量有点少了,体检时发现血糖有点高,但他都没有在意。结果慢慢地,射精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没有精液射出来了——虽然能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和达到高潮,但精液完全射不出来。

这时候他才来看病。但为时已晚。通过药物想要恢复射精功能已经非常困难。原因是高血糖对射精通路和射精神经造成的损伤,在这个阶段已经很难逆转。如果他早期就控制血糖,在射精能力还没有完全丧失、神经还没有完全被破坏的时候进行干预,很可能就能避免这个结局。

还有一类病例是关于隐睾的。有患者小时候就隐睾,一直没管,到了20岁才做手术。手术后还是没有精子。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来?他说"不知道这是个问题"。

这反映了一个性教育缺失的问题。男孩本人不知道阴囊里应该有什么,家长也没有教,甚至可能出于害羞避而不谈。如果早期有人告诉他"阴囊里应该有两个像鹌鹑蛋一样的东西",他可能就会察觉到异常,提早就医。这类手术如果在青春期前做,生精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澎湃科技:很多男性对慢病管理疏于管理,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没有直接后果,另一方面对于男科问题,很多人讳莫如深。你在临床中观察到哪些典型心态?

朱宏:很多人就是侥幸心理。有些患者知道自己血压高、血糖高,但因为多年没有直接出现严重后果,就侥幸了。就像违反交通规则一样——我违章了但没被罚,那就继续违章。这种心态下,人们往往忽视了危害是在慢慢积累的。

还有不少患者会对自己的症状有错误的病因归纳。比如一个患者血压高、血糖高,然后勃起功能下降。他可能会自我诊断为"肾虚"。然后他就去调理"肾虚",而完全忽视了血压血糖这些真正的病因。

有些患者虽然意识到有问题,但就是不愿面对。他们觉得承认问题就意味着自己"不行了",或者与某些社会观念冲突。这在男性身上特别明显——男性往往被期待是强壮和有能力的。

另外就是“拖延症”。一些患者特别容易说"我先拖一阵,等忙完这阵再看",或者"保守治疗一下,说不定自己就好了"。但很多时候,拖延就意味着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

一份男性健康管理清单

澎湃科技:如果为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开一份“健康主动管理清单”,你会列出哪些必做项?

朱宏:按年龄段来梳理,首先是青春期(12-18岁),这是男性生殖系统发育的关键期,需要重点关注。家长和青少年本人都要学会触诊睾丸,感受其大小、硬度、位置是否正常。如果发现两侧不对称、有硬块或位置异常,要立即就医。

如有包茎,应及时治疗。另外,精索静脉曲张这是年轻男性中较常见的问题。越早发现和干预,对以后生育力的影响越小。

在育龄期(20-35岁),希望男同胞们能提前筛查,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保存生育力。有生育计划或有生育意愿的男性,应该提前做精液检查。这个检查在大多数综合医院都能做,成本并不高。

一些特殊情况要特别注意,比如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年轻时可能还有少量精子,到了30多岁就完全没有了。此时如果曾经保存过精子,还有希望通过辅助生殖实现生育。但如果错过了,就只能做睾丸穿刺取精,成功率下降。

另外,基本的代谢指标筛查是要做的。要定期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甲状腺激素等基础代谢指标。如果单位有体检,最好充分利用;如果没有,应该定期自费体检。

在性功能方面,如果发现持续3个月以上的勃起困难,不要拖延,及时就医。很多时候这是血压、血糖问题的预警。

在中年期(35-45岁),则要重点监测前列腺和激素。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最好每年做一次,用来筛查前列腺肿瘤。这个检查已经很普及,大部分体检都包括。

可以定期检测睾酮等男性激素水平。如果勃起硬度下降、勃起困难,要及时咨询医生。这可能预示着心血管问题或激素问题。

在45岁至50岁之后,男性会逐步进入更年期,需要定期检测雄激素水平。如果出现情绪低落、容易疲劳、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睡眠变差等,要警惕是否是激素水平下降。可以增加肌肉锻炼、保证饮食均衡、规律作息、必要时进行激素补充治疗。

按风险因素来梳理的话,程序员、设计师、司机等久坐人群的前列腺炎风险特别高。应该定期改变坐姿、增加活动。销售、企业高管等精神压力大的职位,容易出现性功能问题和激素失调。体重特别大的人,既要关注生育问题和性功能问题。

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高发,个人应该提前做好筛查,不要等到症状出现。血糖问题对男科的危害最大,特别要重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三甲副院长跟女主任不雅视频疯传?官方回应

三甲副院长跟女主任不雅视频疯传?官方回应

医脉圈
2025-11-06 13:59:06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其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不久前乌籍记者在采访时被强制征兵入伍

女星安吉丽娜·朱莉访乌,其随身保镖被乌军征兵处抓走服役!不久前乌籍记者在采访时被强制征兵入伍

极目新闻
2025-11-06 12:45:27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主食越少越好 甚至完全不吃”观念需纠正

红星新闻
2025-11-06 17:53:32
副院长视频后续:女主任很漂亮,不嫌弃沙发简陋,是否另有隐情?

副院长视频后续:女主任很漂亮,不嫌弃沙发简陋,是否另有隐情?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06 21:10:03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痛心!失联多日的17岁女生已去世,遗体在桥下找到

南国今报
2025-11-06 13:35:37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湖南医生17分钟不雅视频上热搜,医术好私德有问题,是否能被原谅

江山挥笔
2025-11-06 11:44:13
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细节越挖越多,视频曝光后,网友直呼辣眼睛

副院长和女主任的瓜,细节越挖越多,视频曝光后,网友直呼辣眼睛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06 14:27:10
医生和院长视频是如何泄露的?摄像头8月份拍下,为何如今才曝光

医生和院长视频是如何泄露的?摄像头8月份拍下,为何如今才曝光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1-06 20:33:13
梅西比我更出色?C罗:没问题!我可以接受,但鲁尼不是我朋友

梅西比我更出色?C罗:没问题!我可以接受,但鲁尼不是我朋友

奥拜尔
2025-11-06 22:45:03
男子凌晨打网约车将手机遗忘车内,司机竟因口角将手机“丢”到了300公里外……

男子凌晨打网约车将手机遗忘车内,司机竟因口角将手机“丢”到了300公里外……

红星新闻
2025-11-06 15:21:26
沈伯洋被吓傻了,啥事都没心情做,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沈伯洋被吓傻了,啥事都没心情做,只关心自己今后怎么办,崩溃了

趣文说娱
2025-11-06 18:20:13
《财富捷径》理财笔记34:躺平的投资者收益率更高

《财富捷径》理财笔记34:躺平的投资者收益率更高

我读我在
2025-11-06 14:27:09
一个血亏,一个赚翻:北京环球影城比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一个血亏,一个赚翻:北京环球影城比上海迪士尼输在哪?

城市研究室
2025-11-06 16:27:43
江苏女孩订婚,新郎一脸稚嫩不成熟,网友:年龄加起来没我鞋码大

江苏女孩订婚,新郎一脸稚嫩不成熟,网友:年龄加起来没我鞋码大

荔子言
2025-11-05 13:39:30
不雅视频流出!医院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

不雅视频流出!医院副院长出轨眼科主任?

新动察
2025-11-06 15:10:03
悄悄5连胜,冲西部第2,场均40+11+9,湖人史诗级3方交易赚大了

悄悄5连胜,冲西部第2,场均40+11+9,湖人史诗级3方交易赚大了

毒舌NBA
2025-11-06 20:03:53
惨烈的绞肉大战!方硕川队燃尽了自己,廖三宁却拖后腿送辽宁出线

惨烈的绞肉大战!方硕川队燃尽了自己,廖三宁却拖后腿送辽宁出线

后仰大风车
2025-11-06 18:08:52
重磅:乌克兰摧毁俄罗斯最大发电厂!俄军导弹击中本方民宅

重磅:乌克兰摧毁俄罗斯最大发电厂!俄军导弹击中本方民宅

项鹏飞
2025-11-06 17:54:44
正式上任,国足新主帅曝光,扣除相关费用,邵佳一年薪有多少钱?

正式上任,国足新主帅曝光,扣除相关费用,邵佳一年薪有多少钱?

体育有点水
2025-11-06 15:00:29
全运会女双10米台:陈芋汐/掌敏洁轻松摘金,全红婵无缘领奖台

全运会女双10米台:陈芋汐/掌敏洁轻松摘金,全红婵无缘领奖台

全景体育V
2025-11-06 18:52:10
2025-11-07 06:44:49
澎湃新闻 incentive-icons
澎湃新闻
专注时政与思想的新闻平台。
855902文章数 50836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英国国王签署诏书 正式剥夺安德鲁王子头衔

头条要闻

英国国王签署诏书 正式剥夺安德鲁王子头衔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游戏
时尚
手机
本地
数码

珍惜PS4会免!明年将大幅减少数量 只偶尔提供给PS+

大衣别这么穿,显黑又显胖!

手机要闻

荣耀500系列再次被确认:骁龙8s Gen4+8000mAh,2亿主摄也在内!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苹果Apple TV全新开场动画幕后:相机结合玻璃Logo实拍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