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大众3000万背后的合资「继承」与「进化」!

0
分享至



长春一汽-大众工厂,无形的倒计时正逼近归零。

还有2天,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即将在这里下线。很多人清楚,这组数字的背后,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也在某种意义上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数十年的光荣与梦想。

时间拨回至1980年代,彼时的中国汽车市场还带着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全国汽车产销一年不足百万辆,马路上跑的大多是解放牌货车,普通家庭想拥有一辆乘用车,要么靠单位分配,要么得托关系购买进口的“洋车”,中国汽车迫切需要一个能真正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标杆。

一汽-大众的诞生,接住了这份期待。这家由中德双方携手打造的企业,不仅带来了德国大众成熟的生产技术,更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汽车工业理念。完善的质量体系、成熟的供应链、专业的人才队伍,可以说,一汽-大众的每一步动作,都悄悄牵动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升级节奏。

如今,站在3000万辆的「临界点」,重新回望一汽-大众走过的足迹,不仅是纪念和回忆,也是要看清那些支撑产业崛起、驱动中国汽车工业前行的隐形基石!


文|Wind

编辑|李佳琪

图片来源|网络

1


两次关键跃迁,定义中国合资的进化路径!


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有两个标志性的转折点:1997年一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企业成立,带动了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福耀玻璃等企业在与合资企业的合作中不断成长,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国产化率和整体产业链水平。

彼时,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作坊式」生产阶段时,一汽-大众的成立开启了现代化轿车工业的新纪元。这一时点的选择恰逢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国家正寻求通过合资合作提升制造业水平。一汽-大众作为中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成功将德国大众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引入中国。



也是从这时,汽车工业严谨的质量标准、科学的生产管理、系统的培训体系,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整个中国合资汽车工业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另一个,是2007年前后,合资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品牌的建设,成了今天合资企业发展的发现路标,它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在合资过程中不仅注重引进技术和资金,还开始注重自主创新和品牌培育。

这一年,一汽-大众再次精准卡位。彼时中国汽车市场总规模突破700万辆,乘用车消费占比持续升高,年轻人结婚要买车,企业扩张要配车,市场需求像潮水般上涨。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首次提出了“年销百万辆”的目标,其中一汽-大众公司需要贡献40%的份额。

为了实现目标,一汽-大众开启了「全国布局」,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以成都基地为起点,承担起经济型轿车生产的任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规模化生产;同时,华南、华东、华北其他三个基地建设的序幕正式拉开,加上长春的大本营,逐步形成五大基地辐射全国的战略布局。

自比围绕,生产、管理、人才,成为合资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贡献,而一汽-大众自此成为全行业的代表性案例。



同年,一汽-大众第200万辆轿车下线庆典仪式在轿车二厂举行,大众品牌首款B级车迈腾下线。在这股热潮中,一汽-大众开启了年均增长20%的「黄金十年」,不仅提前推动实现百万销量的目标,更带动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化扩张。

而从一汽-大众诞生的那一刻起,就确定了这家合资企业存在的意义———以"客户导向的质量循环"为核心。

比如在研发阶段,质保团队提前介入设计评审,从源头规避潜在质量风险;生产线上,任何一个工人都具备「停线权」,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随时停止生产线,确保问题当时当地得到解决;售后端则通过客户反馈快速迭代改进,形成「发现-分析-解决-优化」的质量闭环。



带来的结果是,一汽-大众的产品故障率长期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平均每辆车的故障点数都控制在0.5以下,目的就是不让任何一款车在任何条件下出现问题;五大基地也在某种意义上将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辐射到全国,每个生产基地都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标准,确保无论在哪里生产,都能达到相同的高品质。这也是今天之所以一汽-大众迎来3000万辆下线的原因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将德系品质标准深深植入中国汽车工业体系。

有人说,没有中国,大众未必是今天的大众;没有一汽-大众,今天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未必是今天的格局。如今3000万辆再出发,数字记录的是一汽-大众的成长轨迹,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进化史。是从1991年引入流水线打破作坊模式,到2007年全国布局推动产业规模扩张,再到如今3000万辆下线的里程碑,既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未来的起点。

2


7300亿,大众奠定了东北工业经济的「长春样本」!


长春当地流传着一句话,「一汽兴则长春兴」,在长春汽车产业版图中,一汽-大众早已不是单一企业,而是支撑整个产业生态的核心引擎。

在一汽-大众成立的34年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5万亿元,为国家贡献税收超过7300亿元。在一汽集团的整车产销中,一汽-大众贡献了超过60%的份额,一汽-大众约贡献超六成的规模,是集团营收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这种核心地位,让一汽-大众对长春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尤为显著。

数据显示,目前长春市汽开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100.43亿元,相比之下,在1991年整个长春市的汽车产业总值还不到百亿元,增长超过10倍。

仅在长春工厂,一汽-大众就直接吸纳就业人员超2万人,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就业岗位数十万个。大众事业部工作的张亮,一家三代都与这个企业结缘。“我的爷爷、父亲都是一汽人,我从出生到长大,一直没有离开过一汽的环境。每天听的、看的都是和一汽有关的事儿,身边也都是一汽的人。”而这样的故事,在长春乃至全国比比皆是。



在这个过程中,一汽-大众就像一所「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不仅是成千上万的汽车人才,还有完整、先进的供应链体系。

34年前,长春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多以手工加工为主,技术水平落后;如今,围绕一汽-大众,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集群,仅区内就汇集了400余家零部件企业及多个产业园区,涵盖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和后市场服务,其中不乏富奥等国内零部件龙头企业。

为了提升本地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一汽-大众还专门建立了与上千家供应商「赋能共生」关系,通过派遣德国专家现场指导、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本地供应商实现技术升级。以中信戴卡为例,作为全球主要的汽车轮毂供应商,通过引入一汽-大众的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以及与一汽-大众的合作,成功入选「灯塔工厂」。

这种「带动式」的发展让长春的汽车供应链实现从「低端配套」到「高端自主」的跨越,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从最初的不足30%提升至如今的80%以上,最终形成了一种整车带动零部件,零部件反哺整车的良性循环。



除了产业带动,一汽-大众还深度融入长春的城市发展,每年投入数千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在技术研发领域,与吉林大学等本地高校开展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培养汽车专业人才;在就业方面,吸纳大批高端人才以及本地高校毕业生,形成了一套「本地化」的人才培育生态。

站在3000万辆的里程碑回望,一汽-大众对中国汽车产业的贡献,不仅在于自身的规模增长,更在于其以产业利他理念,带动了整个本地化产业链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一汽-大众早已成为长春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座汽车城共生共荣。

3


从「引进」到「创新」,一汽-大众为中国合资再提新要求!


34年累计生产3000万辆整车,平均每年近90万辆的产量背后,从最初的引进成熟车型到如今的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策略的演变背后,是一汽-大众对产品引进与迭代节奏的精准把控。

1990年代的产品策略以基础车型的国产化为核心。当时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集中在「可靠耐用」,一汽-大众选择用捷达、桑塔纳等德国成熟车型进行国产化,迅速打开市场。其中,捷达车型凭借皮实耐用的品质,成为家庭用户的首选,累计销量到今天已经突破400万辆。



2000年后,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一汽-大众开启了细分市场全覆盖的产品布局。2007年迈腾的投产,填补了大众品牌在B级车市场的空白;2010年后,第六代高尔夫、CC等车型的引入,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运动化的需求;在SUV热潮中,途观、探岳等车型快速上市,契合市场趋势。

这一阶段,一汽-大众不再单纯引进产品,而是开始了「定制化」的改进,根据中国路况调整悬挂系统、针对中国消费者习惯优化内饰设计、增加本土化的智能配置。这种「引进+改良」的模式,不仅让产品更贴合中国市场需求,也让企业积累了本土化研发能力。

如今,站在3000万辆下线的新起点,面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一汽-大众的产品引进与迭代节奏也愈发清晰。今年3月,中国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未来产品布局定下基调:既保持全球先进技术的引进力度,更强化针对中国市场的定制化研发。



具体来看,一汽-大众接下来将累计投放11款为中国市场打造的全新车型,尤其在2026年,将成为一汽-大众围绕智能电动转型产品战略落地的关键一年:

1、大众品牌将引进基于MEB+平台的全新纯电中型SUV,搭载集团最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并针对中国市场增加定制化配置;2、捷达品牌将推出首款本土化研发的纯电紧凑型车,以亲民价格切入入门级新能源市场;3、插混车型矩阵进一步扩容,迈腾、探岳等主力车型的插混版本将完成升级。

按照规划,到2030年,在一汽-大众油、电、混共进共智策略下,像今天这样的产品一汽-大众攻击要拿出20款,其中本土化研发车型占比将超过60%。这一占比和产品发布节奏,标志着一汽-大众将真正从技术引进者彻底转型为中国市场的创新者。

在新能源转型的关键期,一汽-大众的实践证明,合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而是将全球标准与本土需求深度融合的能力。第3000万辆整车的下线,不是终点,而是这家老牌车企以创新重构产业格局的新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人到八十何为赢?不是钱权儿孙,而是这八种福气,中三条偷着乐!

人到八十何为赢?不是钱权儿孙,而是这八种福气,中三条偷着乐!

雪雪呀
2025-10-21 12:47:40
预制菜风波两个月,西贝“冰与火”:多个门店关闭,也有门店大排长龙

预制菜风波两个月,西贝“冰与火”:多个门店关闭,也有门店大排长龙

红星新闻
2025-11-09 20:10:17
官方出面!两次入狱仍死不悔改的郭美美,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官方出面!两次入狱仍死不悔改的郭美美,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诗意世界
2025-11-08 21:52:47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余华:我们对人性最大误会,是以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点人性和良心

杏花烟雨江南的碧园
2025-10-10 14:00:03
央八明晚播出!37集谍战电视剧来袭

央八明晚播出!37集谍战电视剧来袭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0 04:10:51
笑死,女子发文嫌弃三十岁的老公天天打游戏,网友们却站男方这边

笑死,女子发文嫌弃三十岁的老公天天打游戏,网友们却站男方这边

花心电影
2025-10-09 17:30:19
抗美援朝打响,一名国军战犯提出2条建议,毛主席下令:提前特赦

抗美援朝打响,一名国军战犯提出2条建议,毛主席下令:提前特赦

南书房
2025-10-03 18:23:44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贵州省管干部任前公示

贵州省管干部任前公示

贵阳网
2025-11-09 17:49:52
上海佘山:一套豪宅170亿,住的却不是中国人!

上海佘山:一套豪宅170亿,住的却不是中国人!

说故事的阿袭
2025-11-10 00:59:38
儿子谈婚这天,女方带10人提8个要求,我回5句话,她当场摔杯

儿子谈婚这天,女方带10人提8个要求,我回5句话,她当场摔杯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1-06 10:21:50
带孙子10年被赶走腾房间,2年后儿子来要钱,我怒吼:滚出去

带孙子10年被赶走腾房间,2年后儿子来要钱,我怒吼:滚出去

媛来这样
2025-11-05 07:46:14
突然火了!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

突然火了!年轻人捡漏倒闭车企“烂尾车”,有人半价买哪吒,有人12万元抄底高合,“开10万公里就回本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8 23:16:08
西班牙帝后访华!莱后一袭黑色羊毛大衣绝美,莱昂诺尔公主没来

西班牙帝后访华!莱后一袭黑色羊毛大衣绝美,莱昂诺尔公主没来

红袖说事
2025-11-10 00:15:35
陈慧琳演唱会穿三角裤衩,五十多了合适吗?

陈慧琳演唱会穿三角裤衩,五十多了合适吗?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0 06:24:55
美国慌、印度叹、欧洲酸!福建舰的入役让各国的舆论“炸锅”了

美国慌、印度叹、欧洲酸!福建舰的入役让各国的舆论“炸锅”了

战刃
2025-11-08 20:22:11
3人20+仍难带队赢球!5年2.07亿,拿9分5板6助!这笔交易亏大了

3人20+仍难带队赢球!5年2.07亿,拿9分5板6助!这笔交易亏大了

毒舌NBA
2025-11-10 10:57:13
蛇类不会无缘无故进入住宅,一旦入屋往往预示着这三件事情

蛇类不会无缘无故进入住宅,一旦入屋往往预示着这三件事情

青青会讲故事
2025-11-05 16:55:04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中国将迎来 “死亡高峰期”:一代人集体老去,人口天平彻底倾斜

禾寒叙
2025-11-07 19:07:09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蒋介石死后,无子女的宋美龄,靠啥在美国过了28年奢华生活?

牛马搞笑
2025-11-01 09:52:48
2025-11-10 11:16:49
蜂鸣出行 incentive-icons
蜂鸣出行
探索车与出行背后的底层逻辑与隐秘故事,让商业更价值。
292文章数 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汽车要闻

纯电续航325km 小鹏P7+增程版申报信息曝光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疯言台湾问题 中方对她没什么好客气的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疯言台湾问题 中方对她没什么好客气的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郝蕾风波升级?

财经要闻

俄罗斯大幅加税 中国汽车出口骤降58%

科技要闻

存储芯片大厂涨价50%!华强北一天一个价

态度原创

教育
亲子
家居
数码
手机

教育要闻

奋斗的高光回响:哈工大招聘会,来的都是航天科工等国之重器企业

亲子要闻

心理咨询室里的沉默:面对家长,孩子为何压抑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数码要闻

三季度中国智能平板销量达796万台 苹果稳居线上第一

手机要闻

科技昨夜今晨1110:曝苹果 iPhone 17 系列国内激活量超 825 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