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天,当第一阵凉风吹来,不少人的关节就像收到了“天气预报”——膝盖、手肘、肩膀开始隐隐作痛,酸胀麻木,活动起来也不如夏天利索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可能与气温下降导致关节液黏稠、血管收缩有关。而在传承千年的中医智慧里,这被称为 “痹症” ,它的原因,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风、寒、湿。
![]()
中医认为,我们的关节需要充足的气血来濡养,才能活动自如。当身体虚弱、卫外不固时,自然界的 风、寒、湿 这三种“邪气”就会趁虚而入,阻塞在关节经络里。
风邪
风邪的特点是“善行数变”,就像风一样跑来跑去,导致疼痛位置不固定,一会儿这里痛,一会儿那里痛。
寒邪
寒邪的特点是“收引凝滞”,就像把水冻成冰,会导致血管、经络收缩,气血不通,从而产生剧烈的冷痛,遇到热会缓解。
湿邪
湿邪的特点是“重浊黏滞”,就像衣服裹上了湿毛巾,会导致关节酸胀、沉重、无力,感觉头身困重。
秋风一起,正是这三位“不速之客”联合入侵的好时机。它们痹阻经络,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于是关节疼痛就发作了。
![]()
把“风寒湿”请出去
1、会吃
原则是:少吃生冷寒凉,多吃温热通达的食物。●切记要少吃:螃蟹、西瓜、冷饮、冰淇淋等寒凉之品,以免加重体内寒湿。
“暖身”食材推荐:
生姜、葱白、香菜:散寒通阳,煮汤、做菜时放一些,能发汗驱寒。
羊肉、牛肉:温补气血,适合体质虚寒的人在秋冬炖汤食用。
花椒、肉桂:这两味是厨房里的“祛湿散寒高手”。炖肉时放几粒花椒,喝咖啡或煮奶茶时撒一点肉桂粉,都能温中散寒。
“驱寒汤”:洋葱番茄土豆汤
洋葱辛温通阳,番茄富含维生素,土豆健脾,这道汤味道鲜美,又能帮助身体抵御风寒。
![]()
2、会穿
我们的脖子、腰、膝盖、脚踝,是风寒湿邪最容易入侵的通道。关键防护点是 膝盖、脚踝、后颈(大椎穴)、腰部。不要觉得“秋冻”适合所有人,有关节旧疾的朋友一定要以保暖为先。
●必备小物件:早早穿上长裤,备好护膝,穿能护住脚踝的袜子。
![]()
3、会用热
会用热可以有效驱散寒邪,温通经络。
● 热水袋/热敷盐袋:睡前放在疼痛的关节上热敷15-20分钟,会感到非常舒适放松。
● 艾灸——天然的“能量棒”:艾草的温热之力能穿透肌肤,深入经络,是祛风湿的“法宝”。
简单穴位:阿是穴(即“哪里痛就灸哪里”),以及 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约4指宽处,是强壮身心的大穴)。
方法:点燃艾条,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温和悬灸,感觉温热舒适即可,每处灸10-15分钟。(注意: 艾灸时注意通风,避免烫伤,皮肤有破损处勿灸。)
![]()
4、会动:动静结合,活络气血
● 避风寒下运动:避免在清晨和傍晚寒风大的时候外出运动。选择在阳光温暖时,进行和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以微微出汗为度,切忌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
● 居家小动作:坐着时,可以轻轻转动踝关节、膝关节,双手对搓至发热后快速搓揉膝盖,都是促进局部气血循环的好方法。
![]()
这些融入日常生活的“祛风湿”智慧,简单、安全且有效。坚持下来,就能让您的关节在这个秋天乃至整个冬天,都感觉更轻松、更灵活!
泰坤堂特邀专家
![]()
周蕾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周五、周六、周日全天
简介
主治医生,医学硕士。上海市名中医顾乃芳工作室成员,上海泰坤堂中医医院顾氏外科痤疮治疗工作室主任、2024年上海市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讲师。
擅长:顾氏外科特色治疗痤疮、针药结合治疗多种疾病各种痛症: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痛,膝关节炎,踝扭伤等筋骨伤科病、内外妇男科系统疾病:咳嗽,慢性鼻咽炎,头疼,眩晕,慢性胃肠炎,胆结石,失眠,焦虑抑郁症,震颤,中风后遗症,面瘫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腺肌症,不孕不育,盗汗,湿疹,皮炎,脱发,带状疱疹,静脉曲张,肥胖病,各种结节以及肿瘤术后调理。
![]()
公众号上回复
“周蕾+看诊人姓名+手机号+
看诊日期+初/复诊”
即可预约挂号
或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
![]()
*点亮在看,为健康点个赞!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