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网友可把我教训惨了,原因是,他说我不懂楷书,是个三季人。我们知真的楷书吗?
网友:三季人!常识都不懂。别以为自已无知,就成为胡言乱语的理由!
楷书
楷书,即楷模之书,汉字字体之一。
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亦称楷体、正楷、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其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被视为书写楷模。唐代中书省设有楷书手官职掌管文书缮写,《新唐书》记载史馆配置楷书二十人,宋代虽改称楷书官名仍保留相关职能。楷书在汉末萌生,三国时期基本成型,初期保留隶书笔意,魏晋时期确立基本形态,钟繇《宣示表》《贺捷表》被尊为楷书开山之作。
![]()
楷书发展分为隶楷、晋楷、魏楷、唐楷四个阶段,北朝魏碑保留隶意,南朝楷书疏放妍妙,隋唐时期法度完备。唐代楷书分为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与中晚唐颜真卿、柳公权等风格,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玄秘塔碑》。宋代楷书融入行书笔意,元代赵孟頫创赵体,清代邵瑛总结楷书结构规律著《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
![]()
楷书起源于汉隶波磔简化,汉末书写载体变化促进其便捷化。三国吴简可见早期楷书形态,魏晋刻石与写经体展现古趣风貌。唐代科举推行“以书取仕”,要求“楷法遒美”,推动楷书普及 。雕版印刷术早期参照楷书刻版,形成印刷楷体[12
回答:你对楷书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楷书是汉字不同时代的通用汉字书写,从甲骨文就有楷了,小篆,是第一代自觉的楷书。但是,隶书汉武帝以后才成为楷书。
![]()
自从隶书成为楷书,就没有统一的师法,唐代完成统一师法。
在楷书大家族里,也是唐代,出现正书,这是唐代“四正”的必然产物,正书是中国历史上,对通用汉字的严格管理,现代简化字是历史上最严格的正字,因此,唐代也是汉字的现代源头,楷书、行书是唐代以来最主流的通用汉字书写形式,楷书也是国家管理严格规范的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有《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体现唐代“四正”的精神,一句话概括叫“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知道这个法的规范字吗?
![]()
你所谓的楷书结构,事实上所有楷书汉字都有结构。例如甲骨文、大篆、小篆、成熟的隶书、魏碑、唐楷、简化字。汉字结构不是唐代独有的,而是所有历史不同阶段的,楷书都有。
所以,楷书就是历史不同阶段的通用汉字书写。
我们现代书法史还没有这样的高度认识,造成对楷书狭义接受,这与我们学习书法恰恰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按国家法律以及历史经验看,正书才是国家要求的“楷书”,而历史的真书其实是没有高度规范的楷书。
![]()
我们今天学传统楷书,与今天国家规范字是有一定冲突的,但是,由于书法汉字使用不属于通用汉字范围,因而他是历史文化艺术的表现,而不是通用汉字书写。
因此,如何认识楷书,从现代书法艺术角度来说,我们学书法不是恢复古代汉字,也不是并行与简化字体系,而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尊重。
我们今天所谓楷书,也中国历史上最统一的对于以简化字为主流的汉字字体的统称。
![]()
在历史上,对于楷书并没有统一规范统称,因此,我们似乎想努力用真书、正书等等这些词汇,来区分唐楷与魏碑隶书篆书不同字体的不同。事实上,不同历史阶段都有自己时代的“楷书”,只不过我们对唐楷太亲近了,因为今天的简化字,也是唐楷体系的严格规范。
这里一定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楷书是不是都是规范字的问题。
所以,唐代才有“正书”这个概念,同时也是一项法律制度,那就是写规范字才叫正书,而不是楷书都叫正书。
正书排除了写俗体字异体字,而我们今天学书法就没有写规范字的严格限制。
今天有一句话很流行,“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实际上这是不准确的表达。因为,写字做人没有必然联系,同时,写好中国字,也不等于直接是对现代规范字的普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