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漫步于京杭大运河余杭段新贯通的滨水绿道,一侧是碧波荡漾的千年运河,一侧是花木扶疏的生态景观。几位晨练的市民在精心扮靓的游步道上慢跑,不时驻足观看镶嵌其中的地雕展示点。“以前这边有些地方是旧厂房,环境杂乱,现在变成了公园,能散步、能看景,还能了解运河历史,感觉特别好!”家住仁和街道花园村的居民李女士高兴地说。
悠悠千载、泽被绵延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为大运河这一宝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大城北建设推进过程中,余杭区将大运河沿线整治提升工程作为文化传承、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典范项目,绘写出一幅“双遗文化彰显、生态景观优美”的靓丽图景。
![]()
PART.01
![]()
大运河余杭段,南起良渚拱墅交界,北至仁和武林头,全长15.6公里,恰如一条纽带,串联起良渚文化与运河文化这两颗璀璨的世界遗产明珠。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2024年,随着杭州市新一轮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工作的启动,大运河余杭段整体纳入主战场,在市大城北办的关心指导下,余杭区主动肩负起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大城北区域能级提升的双重使命。运河沿岸的整治与提升,成为撬动区域整体发展的关键支点和首要任务。
![]()
使命在肩,行动在前。同年3月,余杭区委区政府果断决策,谋划启动大运河沿线整治提升工作。项目由区住建局牵头统筹,区交投集团作为建设主体,良渚新城管委会、良渚街道、仁和街道等属地单位协同推进,凝聚起强大的工作合力。项目总投资4.34亿元,整治面积达54.3万平方米。
“面对国家文保区段建设的特殊要求,以及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我们创新采用了‘因地制宜、按需施策’的策略。”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团队在1个月内完成实地调查和方案编制,20天完成考古勘探,15天通过省市审查,4个月取得国家批复,6个月实现全面提升,充分展现了“余杭速度”与“余杭效率”。
属地街道平台攻坚克难,顺利完成钱潮水泥、国鹏建材等沿线落后产能的征迁拆除,区交投集团、区规资分局及良渚、仁和街道协同努力,全力推进农转用报批、征迁借地等重点难点工作,为后续建设扫清了障碍。
PART.02
![]()
整治提升非一日之功,余杭区坚持规划引领,分步实施。项目明确通过“生态焕新、文旅融合、两岸呼应、还河于民”的路径,力争实现大运河余杭段“一年精彩焕新、两年完美蝶变”的目标。
项目分两期推进:一期工程(上塘高架-郁宅港)长2.1公里,已于2024年底基本完成,率先为市民打开了亲水空间;二期工程长13.5公里,于2025年3月取得国家文物部门批复意见后全面铺开,截至目前,游步道建设及绿化提升等工作已基本完成,良渚段文化艺术岛、马角洋港,仁和段花园村等重点区块精彩亮相,标志着总体工程全面告捷。
![]()
移步换景,处处匠心。在仁和田园风貌区块,新建的生态土路游步道蜿蜒于绿野之间,与周边的农田景观相映成趣;在文化艺术岛区块,新建的连接桥梁横跨水面,将南北岛连为一体,征迁拆除旧厂房后拓展出的约10亩沿河空间,已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在华润医疗东侧区块,风貌焕然一新,新建的休憩驿站为游人提供了驻足休憩的便利;在梁山工贸及马角洋港区块、古运河路两侧区块,曾经的旧厂房、彩钢棚踪迹全无,焕新为连绵的绿意和蜿蜒的步道……
![]()
![]()
![]()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工程深入挖掘“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农耕文化”三大内涵,将历史记忆巧妙嵌入现代城市肌理。仁和武林头区域经过精心打造,艺术化地再现了往昔漕运的繁华盛景;滨水绿道有机串联起运河地雕、非遗文化展示点、文化堆积层等多个文化地标,使游客在漫步中便能感知历史的厚重。
![]()
生态修复同样不遗余力。“在绿化提升中,我们按照保留风貌、局部提升的原则,结合岸线实际,尽可能梳理保留原有的大型乔木,更是精心增植了樱花、桂花、银杏等观赏苗木,形成了‘春赏樱、夏遮阳、秋闻桂、冬观枝’的四季景韵,极大提升了运河西岸的生态品质和景观效果。”区交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PART.03
![]()
如今,漫步大运河余杭段,从文化艺术岛到大运河驿站,从环形广场到古运河路两侧的绿化景观,处处可见整治提升带来的显著变化。据统计,工程实施以来,余杭区已完成钱潮水泥、国鹏建材等沿线落后产能拆除与搬迁工作,征收土地165亩,拆除旧厂房、彩钢棚等建筑约6.6万平方米,拓展沿河公共空间近80亩。
![]()
原来梁山工贸区块,现在已成为集生态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公共空间,成为展示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窗口。“以前这里都是厂房和机器传送带,根本进不去,现在不仅机器拆除了、空间打开了,还建成了广场和滨河步道,我们周边居民都受益了。”良渚街道李师傅笑着说,他现在每天都会沿着游步道骑行,感受运河两岸的新变化。
![]()
随着整治提升工程的全面完成,大运河余杭段已形成“一河一湖一绿道”的蓝绿空间格局,有效串联起沿线6处文保点和多个文创园区,带动10个村社产业升级。游步道全线贯通后,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幸福道”,还成为串联历史与现代、生态与人文的“文化道”,为余杭区乃至杭州大城北区域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我们通过‘文化廊道+生态修复+民生改善’的复合模式,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余杭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余杭区将持续做好大运河沿线的运营管理与文化挖掘工作,努力将余杭大城北打造成为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经典范例、杭州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样板,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余杭大城北 品质规建再“加码”
![]()
秉持“走在前列”的担当精神与“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余杭区将持续精细打磨承载民族记忆的大运河文化长廊,承古育今与新时代发展深度融合,将大运河沿岸打造成为兼具中国气派、江南韵味与余杭特色的世界级文化地标,稳步推动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成果,为城市发展、文化传承及民生福祉贡献力量,助力大城北地区建设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魅力城区。(余杭住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