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郭璟霖)“民呼我行、民需我为”是公安机关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要精准把握关键环节,从根源上构建起以民意和问题为导向的警务勤务机制。今年以来,西安市公安局党委创新实施“三下”聚民心工程——聚焦基层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一线与群众融为一片,推动资源下沉以提供优质便捷服务。通过建立“进建商”“联防解”"警民网上心连心平台""暖心警务会客厅"等一系列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机制,形成了网上网下联动、全面覆盖的民声民意收集渠道体系。持续紧盯“三长”社情民意“三本账”这一核心环节,依托“建账、盯办、销号”的线上线下闭环机制,确保“三下”工程所汇集的每一条民声民情都能得到及时响应与有效处理。
同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实际需求倒逼公安业务优化升级,不仅推动了工作质效的提升,深化了全面从严管党治警,也进一步构建起“警爱民、民拥警”的新时代和谐警民关系,取得了多方面的实践成效。
西安公安交警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交通出行需求,以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城市路网结构优化完善,强化责任落实与执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与便民服务水平,切实增强群众出行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指挥中心服务篇
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交通指挥中心按照西安市智慧交通建设“1+1+3+N”总体思路,坚决落实支队党委智慧交管建设要求,立足科技赋能服务公共安全,高效能、高质量的创新提升交管新质战斗力。
数据融合,创新服务模式
(一)数据深度赋能,创新为民服务新路径。首创大模型智能体“永安君”,是公安交管部门首次尝试运用大模型技术解决交通管理领域的问题,为群众提供24小时线上不打烊的交管业务咨询和智能化问答服务。西安交警“永安君”利用群众咨询信息数据对大模型进行微调,构建交通行业大模型,整合通用性法律法规文档、内置知识以及本地化政策服务信息。通过构建交通知识库,内含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标准、公安部的部令、西安的地方标准、地方人大推出的法律法规、限行政策以及本地化的政策服务信息,为群众提供及时准确的问答服务。
![]()
![]()
依托“西安交警”微信公众服务号,上线经营性停车场线上备案服务功能,推出“线上受理、限时办结”措施,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和经营管理,缓解停车难。截至目前,通过线上服务,已累计备案2601个停车场、57.2万个停车泊位。
![]()
![]()
(二)多源数据融合,创新为警服务新方法。开通5122服务热线,系统性整合多源交管数据与警务资源,打造一个集约化、扁平化、智能化的数据支援枢纽,为各交警大队在事故预防、安全宣教、违法整治等业务提供定制化数据情报分析研判,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单警实战效能。投入运行以来,5122数据支援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数据支援需求1231例,日均服务100余次,实现了“数据多跑路、民警快处置”的设计目标,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警务建设新路径。
依托平台,提升实战效能
(一)丰富平台资源,扁平化指挥调度。建设西安交警实战指挥平台,为指挥调度提供坚实保障。平台上线警员、警情、铁骑、监控、积水点等28个图层,在一张底图的支撑下为指挥中心提供全调度资源信息的掌握管理,实现各类警情全量接入和闭环处置。今年以来,平台上线视频图片催挪、车辆布控追踪、警情闭环处置等功能。提升了蹭停车辆和轻微事故车辆一键提醒引导,布控车辆实时轨迹追踪、货车禁停区及时管控等实战效果,全面提升支队对全域交通的感知能力和警情快处能力。“智治”主动化解道路拥堵因素,提升西安交警工作质效。同时,平台图层不断更新,通过上线共享单车图层、施工挖占图层,提升道路缓堵保畅工作质效。
![]()
(二)提升处警效率,科技支撑警情处置。中心聚焦警情定位不准、坐标点位漂移等业务痛点,开展警情高精度定位大数据测试、部署及调试,研发引入手机GPS高精度报警定位,以各手机厂商终端GPS定位数据为数据源,提升群众手机报警定位精度,辅助接警员快速解决报警地点信息录入、警情辨识、指挥调度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接处警工作体验和接警效率,为警情受理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畅通信息渠道,提升出行幸福感。建设信息发布平台,做好群众出行引导。平台整合各类实时交通事件数据,依托自建的120块条形屏、10块诱导屏为发布渠道,联合高德、百度导航APP,定制研发了以交通拥堵、事故信息、施工信息、高速封路、积水信息、绕行提醒、区域管制为基础的“七维度”交通信息“全”发布体系,采用“屏+端”多级引导模式,为群众提供更加实时准确的道路路况信息。实现全市的交通事件信息自动发布和人工发布两种模式,覆盖全市二环快速路、环城路、曲江、高新等主干道路和重点区域。
设备升级,聚焦缓堵保畅
(一)设备交叉联动,精准改善停车秩序。一是围绕全市主干路、医校周边等重点区域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乱点,设置882套违停球。实现指挥中心视频巡查催挪违停车辆,自动识别车辆号牌,发送催挪短信或122语音电话提醒车主挪车,指派街面铁骑治理停车乱点,有效提升了路面停车秩序巡查治理效能,今年以来共视频催挪违法停车121.6万例,处罚违法停车35.8万例,进一步保障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停车秩序。
![]()
(二)加强设备感知,智能绿波畅行提速。利用雷视检测设备精确收集道路交通数据,改善路口整体智能化水平,信号灯可根据道路实时车流量动态调整。截止2025年9月,西安建成区交通信号灯2877处,其中2351处路口为智能信号机,联网率达到82%;164条智慧可变车道实现信控平台绿灯协同控制,51处行人过街安全岛实现过街绿灯协调控制;建成绿波带316条,总里程540km,其中建成小区域绿波网25处、大片区“成网绿波”11处,821处路口实现自适应配时,165处路口实施瓶颈控制,主城区23个重点区域(小寨商圈等)实现点、线、面智慧联调;
![]()
曲江、明城墙景区、经开区等7个区域信号灯常态运行“区域交通管控模型”,信号控制实现区域车流饱和度自动感知、自动管控。绿波带应用以来,全市绿波带道路的行程时间减少了17.6%-47.9%,全天平均车速提高了6%-15%,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7%-12%,停车次数减少,部分路段实现不停车。提升了群众出行体验。
西安公安交警将持续深化智慧交管建设,推动数据赋能实战、信号优化通勤,被动治理转向主动防控,以更精准的管理、更高效的调度,更便捷的出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