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韬
深夜,在牡丹江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里,民警路易春俯身在高倍显微镜前,神情专注于目镜之下那方寸之间的检材上。他的指尖微调着焦距,试图从一枚看似普通的指纹中,解读出破开案件真相的密码。
同样的姿势,持续了近3个小时。凌晨2点,路易春终于挪动了身体,揉了揉眼睛说:“找到了!”这,就是他的“战位”——一个在痕与墨之间追寻事实、捍卫公正的微观世界。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
1994年,路易春毕业加入到公安队伍,先后在牡丹江市公安局收审所、郊区分局、爱民分局等多个岗位工作。2000年,他被抽调到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参与刑事技术工作。
“面对完全陌生的刑事技术工作,需要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难度很大。很荣幸,我得到了崔道植老师的悉心指导,崔老教会了我很多。”路易春坦言,崔道植老师根据不同案例的典型特点,对年轻民警们进行系统教学,让他受益匪浅。
返岗后,路易春调入刑侦战线,专职从事指纹比对工作。他成了办公室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桌子上的《文件检验学》《笔迹鉴定理论与实务》都被他翻得起了毛边儿。
“崔道植老师告诉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们笔下的一句结论,可能决定一个人的自由甚至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从业25年,路易春始终铭记。
如今,路易春已成为全省公安机关指纹比对领域的佼佼者:公安部刑事技术优秀民警、全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全省命案侦查能手、全省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个人一等奖……面对这些荣誉,路易春很淡然:“我能做的就是不放过每一个微小的痕迹,唤醒这些‘沉默的证人’,让它们开口说话。”
科学鉴定让真相水落石出
2001年冬天,牡丹江东宁市发生一起恶性命案,犯罪嫌疑人焚烧现场后潜逃。受客观条件所限,案件始终悬而未破,几度陷入僵局。“只能尝试从现场几枚残缺的指纹上寻求突破,案件侦破才可能有希望。”案件研判会上,重任交给了路易春。他把原始检材精选出来,重新提取有价值的线索。弯弯曲曲、或粗或细的线条,密密麻麻地铺满电脑显示屏。
“指纹很模糊,痕迹不清,但这是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关键点。再难也要‘啃下来’。”历时3个月,在完成千余次痕迹检验任务后,他终于确定通过现场指纹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为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支撑。
25年来,路易春通过指纹比对,协助侦破各类案件800余起,其中直接比中跨省案件198起;主持和参与检验鉴定的各类文痕2000余份,出具的鉴定文书无一错漏。
“他是个‘匠人’,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同事们这样评价他,“面对再复杂的检材,他都有一种不找出真相不罢休的韧劲。”
倾心传授助力基层队伍建设
为了发挥业务尖兵示范作用,做强全市公安机关文痕检验鉴定队伍,2023年9月,牡丹江市公安局“路易春指纹工作室”正式成立。路易春瞄准“服务实战、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三大核心任务,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带动一批基层现场勘查力量提质强基。“样本采集、现场勘查、指纹提取、数据录入、分析研判……”在2025年度“送教下基层”活动中,路易春走遍10个县(市、区)公安机关,面对面为基层现场勘查民警答疑释惑。
各单位遇到棘手问题时,工作室便成了破解难题的首选之地。路易春和民警们常常围在实验桌前,对检材进行成分分析、形态观测和微观结构判定,反复推敲,抽丝剥茧,直到还原事实。两年来,在实践中发挥显著成效,出具的专业鉴定意见相继为公安部督办的某重大假币案、某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等一批案件的侦查、诉讼提供关键证据,并协助外省警方侦破多起重大案件。
在路易春团队的努力下,牡丹江市公安局现场勘查,特别是从事指纹比对的专业力量发展势头良好,在近三届全省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他总结的某技战法发表在行业学术期刊《刑事技术》上,供全国刑事技术同行学习借鉴,大大提升了指纹检索比中率。
纹线万千,唯求真相不灭。于细微处见真章,在平凡处显担当,这是路易春一直坚守的初心使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