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Partner
Bring you to the side of science
![]()
导 读
每天地铁过安检的小伙伴们,当那根黑色的棒子在你身上游走时,你心里是否也曾闪过一丝小问号:这天天“扫一扫”,身体会不会“码”上出问题?今天这篇 就是你的“安检说明书”。伙伴君会用大白话聊聊,这根棒子究竟是靠什么“魔法”工作的,为什么有些人能潇洒通过,而另一些人却需要“特殊通道”。读完你会发现,我们担心的“辐射”和真正的“风险”之间的关系。
走,跟伙伴君来!
今日主笔 | 晶恒
每天地铁被安检扫两次,我的“辐射KPI”会不会爆表?
揭秘安检棒:它其实是个“金属耳语者”
首先,咱们来认识一下保安大哥手里的“法宝”——手持式金属探测器。它听起来科技感满满,但工作原理却像个爱玩“回声”游戏的伙伴儿。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安静的湖面。探测器内部的线圈,会持续向外散发一个非常微弱的电磁场,就像在湖心投下一颗小石子,泛起一圈圈几乎看不见的涟漪。当它从你身边划过,如果你身上没有金属,那湖面就安安静静,一切照旧。
但如果你口袋里有串钥匙,或者腰上系着皮带扣,这些金属物件就像湖边的山谷。当涟漪(电磁场)传到它们那里,它们就会被“唤醒”,自己也产生一个微小的“回声”(涡电流磁场)。
探测器里的另一个“耳朵”(接收线圈)就是专门捕捉这个“回声”的。一旦听到这个不一样的声音,它就会立刻亮起灯、发出“哔哔”声,告诉安检员:“嗨,这里有金属哦!”
![]()
所以,整个过程和我们通常害怕的“辐射”关系不大。它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发出的是一种极低频非电离辐射。这种辐射的能量非常低,甚至没办法给你的细胞做个“热身运动”,更不用说像医院拍片用的X光(电离辐射)那样,有能力改变你的身体结构了。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等权威机构,早就把它和家里的收音机、电线归为一类,认为在正常使用下是安全的。
![]()
这个技术的雏形,源自19世纪物理学家的智慧。而将它普及到全球机场和地铁站的,是一位名叫Charles Garrett的美国工程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盖瑞特(Garrett)公司,让这项技术成为了我们今天安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有人需要“特殊照顾”?
既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很安全,那为什么总有人需要走“人工通道”呢?
这其实不是为了防辐射,而是为了避免一种叫做电磁干扰(EMI)的情况。
打个比方,这就好比你在安静的图书馆里看书,结果旁边有人戴着耳机听摇滚,声音还开得老大。虽然他听的内容对你没伤害,但那个“动次打次”的节奏却让你完全没法专心看书。
对于身体里安装了精密电子医疗设备的人来说,安检棒的电磁场就是那个“摇滚乐”。
最需要留意的群体:佩戴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朋友。
这些精密的仪器就像心脏的“私人健康管家”,通过发送微弱的电信号来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它们的设计初衷就是对电信号高度敏感。
虽然现代的起搏器大多有很好的抗干扰设计,但安检棒持续靠近时,依然存在让它们“分心”的微小可能。比如,它可能会错误地判断心脏的节律,从而改变自己的工作模式。
![]()
因此,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在其官方指南中建议,佩戴这些设备的患者在安检时应主动告知工作人员,并出示相关的医疗证明。他们建议避免让手持安检棒在植入物正上方长时间停留,选择人工搜身是更稳妥的方式。一篇发表在权威医学数据库PubMed Central上的论文(Safety beyond Sight: Handheld Metal Detectors as Diagnostic Allies…, 2024)也指出,虽然实际发生干扰的案例极少,但医疗界和安检领域的共识是,以预防为主,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如果你或家人属于这个群体,过安检时主动沟通,是对自己健康最好的守护。
大家关心的另一个群体:准妈妈和宝宝们。
“安检辐射对宝宝不好”——这大概是流传最广的误解之一。
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手持安检棒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它会对胎儿的健康发育造成影响。它的强度,可能还不如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些家用电器。
那为什么安检员还是会引导孕妇走人工通道呢?
这更多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一方面是为了让准妈妈和家人感到安心,毕竟好心情对孕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这是一种充满善意的选择,而非科学上的“硬性规定”。
每天打卡两次,辐射会累积吗?
对于每天穿梭于地铁的上班族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点辐射,天天累积,会不会有一天“积劳成疾”?
这个担心,其实是混淆了“剂量”和“毒性”的概念。
举个例子:被“淋雨”和“被雷劈”结果肯定天差地别。
你想想,毛毛细雨淋在身上,淋一天可能也就是有点凉,感冒都未必。但天上一道闪电劈下来,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手持安检棒的辐射,就像是毛毛细雨。它的能量非常微弱,每次接触的时间又短,对你的影响微乎其微。你需要站在一场“辐射暴雨”里,持续淋上极其长的时间,才可能对健康产生一丁点影响。而日常安检的那几秒钟,连让你“发梢湿润”都算不上。
你每天被扫描两次,每次几秒钟,所接触到的辐射量非常微小。有研究估算,这个量可能仅相当于你吃一根香蕉所含天然放射性物质的百分之一,或者乘坐一次长途航班所受宇宙辐射的几千分之一。
所以,与其为这点微不足道的辐射而焦虑,不如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保证充足的睡眠,或者下班后做点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防辐射服”。
你的“安心过检”小贴士
了解了这些,下次过安检时,你就可以更从容了:
1、如果你是普通上班族/旅行者:轻松配合安检就好。记得提前把口袋里的手机、钥匙、硬币拿出来,这样可以更快通过,也方便他人。
2、如果你身体里有“小管家”(医疗植入物):提前准备好医疗卡或相关证明。过安检时,平静地告诉工作人员:“您好,我身体里有医疗设备,需要人工检查。” 这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智慧。
3、如果你是准妈妈:你有权利选择其他通道。坦然接受这份人性化的照顾,让自己和宝宝都感觉更舒适。
最后,今天的伙伴君晶恒特别希望这篇“安检说明书”能帮你消除心中的小疑虑。因为,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拥有清晰的知识和判断力,才能让我们活得更安心、更自在。
本文仅作科普分享使用,欢迎小伙伴们点、收藏、关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欢迎您把
介绍给周边可能需要的更多伙伴们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