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聚焦“尽早识别,立刻就医”。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陈辉向大家传授快速识别卒中的“120口诀”,并特别提醒:老年人及高危人群需警惕隐蔽症状,任何身体异常都可能是生命警报。
“120口诀”:三步识别脑卒中信号
“卒中(中风)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延迟1分钟,大脑将损失190万个神经元。”陈辉用一组数据强调早期识别的重要性。“120口诀”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帮助大家快速判断卒中征兆。
“1”张不对称的脸:让患者尝试微笑,若出现一侧嘴角下垂、鼻唇沟变浅或面部肌肉僵硬,提示面部神经受累;“2”只无力的手臂:嘱患者平举双臂至与肩同高,若10秒内一侧手臂自然下垂或无法保持水平,表明肢体肌力下降;“0”(聆)听不清的话:让患者复述一句简单短句(如“今天天气很好”),若出现发音含糊、词不达意或理解障碍,需立即警惕语言中枢受损。陈辉强调,这三项测试可同步进行,若发现任何一项异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记录发病时间——这是决定能否进行溶栓治疗的关键信息。
隐蔽症状:容易被忽视的“隐形警报”
针对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人群,陈辉特别指出,卒中发作前可能伴随“不典型症状”,易被误判为疲劳或老化。如平衡障碍,突然出现走路不稳、步态蹒跚如醉酒,或站立时需扶靠物体;视觉异常,单眼瞬间发黑(俗称“眼蒙”)、视野部分缺失,通常在数十秒内恢复;精神倦怠,频繁打哈欠、嗜睡,或情绪突然低落、反应迟钝。
“曾有患者晨起后感觉舌头痛、手脚发麻,自认为是睡姿压迫,拖延3小时后才就医,结果错过黄金救治期,留下永久性语言障碍。”陈辉遗憾地说。数据显示,我国约30%的卒中患者因未及时识别症状导致残疾。
4.5小时:抢救黄金时间
卒中分为缺血性(占85%)和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卒中可通过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治疗,但窗口期极短。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超过4.5小时,脑细胞将发生不可逆坏死,治疗效果大幅下降。一旦怀疑是卒中,务必第一时间联系急救系统,切勿自行驾车或等待症状缓解。
卒中可防可治,但公众的预防意识亟待提升。陈辉建议,大家应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定期筛查降低风险,控“三高”、戒烟限酒、适度运动,这些都能有效减少卒中的发生。
来源:商丘日报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