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了安世半导体的全部资产,这家总部位于荷兰、由中国闻泰科技100%控股的芯片企业,一夜之间被推到了中美欧芯片博弈的风口浪尖。
荷兰方面动用了一部1952年颁布、此前从未启用过的法律,理由是“保护荷兰和欧洲经济利益”,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背后藏着更复杂的产业链博弈,故事得从九年前说起。
![]()
201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刚显爆发苗头,中国资本就盯上了车规级芯片这个赛道,当时他们收购了荷兰一家车规级芯片企业,重新命名为“安世半导体”。
一开始,中资在高科技企业管理上确实没经验,安世连续两年都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18年,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出手,经过几轮收购拿到了安世100%的股权。
也是在这一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万辆,安世借着这股势头,在闻泰的资源支持下彻底翻身,产能上去了,利润涨了,还给荷兰当地带来了不少工作岗位和税收,市场份额更是冲到了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
不过,业绩好了,隐患也跟着来了,为了让企业经营稳定,中方没动安世原来的外籍管理层,现在看,这个决策确实为后来的麻烦埋下了伏笔,毕竟跨国企业里,管理层的立场往往直接影响企业走向。
隐患没藏多久,随着美国对中资企业的制裁收紧,麻烦就找上门了,2024年12月,闻泰科技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安世的外籍高管开始慌了,担心企业会跟着受牵连。
他们没跟中方商量,悄悄找了荷兰政府,荷兰政府倒是“大方”,承诺只要满足四个条件,就给安世发“免死金牌”避开制裁,这就像租客背着房东,偷偷跟别人谈房子的处置权,闻泰科技自然一口拒绝。
![]()
到了2025年9月初,安世开始和这些高管谈解聘的事,可还没谈出结果,9月29日美国就宣布把安世也纳入制裁范围。
紧接着,荷兰的动作快得反常:9月30日冻结安世资产,10月1日高管提交紧急调查申请,当天下午法院就出了禁令,10月12日更是直接裁决让荷兰人托管安世股权,还暂停了中国CEO的职权。
欧洲的行政和司法流程向来以慢著称,半个月就能把一家百亿美元企业“托管”,说没有提前谋划,谁也不信,面对荷兰这波操作,中国的反应没拖泥带水,直接亮出了组合拳
![]()
外交部、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还有中国欧盟商会第一时间发声,明确支持闻泰科技。
10月4日,商务部发了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子公司出口相关产品,安世中国随即宣布独立运营,等于切断了荷兰安世和中国市场的直接联系。
更关键的是10月9日的稀土出口新规,稀土这东西,别看不起眼,芯片制造里的磁性元件、抛光材料都离不开它,全球供应链基本靠中国撑着。
![]()
荷兰安世以前没觉得,现在新规要求含0.1%中国成分的境外产品出口都要审批,他们想申请豁免,就得等着重点研究,这几招下来,荷兰是真慌了。
反制措施一落地,中外两边的处境很快就拉开了差距,安世80%的芯片封装测试都在东莞完成,而它做的28纳米、14纳米车规级芯片,国内已经能实现技术突破。
安世中国整合一下国内产业链,就算营收受点影响,活下去没问题。
可荷兰安世不一样,短期找不到替代产能,时间长了,英飞凌、德州仪器这些竞争对手,还有中国本土的芯片品牌,肯定会抢走它的市场。
![]()
更何况,安世是大众、宝马这些欧洲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欧洲汽车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不低,还养着1400万从业人员,车企根本等不起芯片断供。
到10月20日,欧洲车企就开始给荷兰政府施压,荷兰没办法,只能回头想跟中国谈,可中国的态度很明确:不豁免、不谈判,必须无条件纠正错误,如此看来,荷兰这步棋走得太急了。
它嘴上说“为了荷兰和欧洲”,实际上是跟着美国搞技术脱钩,想给美国递“投名状”,本来想靠强占安世保住欧洲芯片供应链,但后来发现,没了中国的产能和稀土,荷兰安世就是个空架子。
![]()
反观中国,现在不再是以前那种忍气吞声的样子,“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这话不是说说而已。
安世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某些国家在产业链博弈中的短视,想靠政治手段切割经济联系,最终只会伤了自己。
未来怎么走,其实荷兰和欧洲心里该有数了: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没有好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