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小米和华为的网络争端,我们一直觉得毫无必要。
首先,中国很大,能容得下各种商业模式,非此即彼对旁观者来说是狭隘的思维。其次,中国的优秀企业和优秀品牌还远远不够,还没到可以挑挑拣拣的时候。
如果可以许愿,我们希望中国的各行各业,能雨后春笋般再冒出一千个华为和一千个小米,提供更多的就业,更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更丰富多元的商业生态。
华为的复兴,是一幕历史纵切片,展示出中国企业用技术补充短板,突破制裁的艰苦历程。而小米的成功,则是一幕社会横切片,揭开了其背后的强大风口:
——中国完整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优秀的基础设施和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既是小米最大的底气,也是中国企业面对贸易战的最大底气。
苹果“泰坦”汽车计划的失败和小米汽车的成功,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小米的资金远远没有苹果雄厚,背后却有着更强有力的支持。
美国有一些清醒的精英阶层,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最近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以小米汽车的崛起作为引子,发表了一篇探讨中国模式的文章,从中你能看到一部分美国精英面对中国模式时的反思。
我做了些删改,增加了小标题和一些最新的信息,供大家参考。
![]()
让中国变得强大
著名的纽北赛道,以其曲折蜿蜒的13英里山路而闻名,被称为“绿色地狱”。
过去,在这里表现最好的汽车,均由德国著名公司设计,如宝马、保时捷和奔驰,或者由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的制造商设计。
但在2025年6月,该赛道见证了电动汽车的新速度纪录——由小米创下。
小米,原本是一家生产中等价位智能手机和电饭煲闻名的公司,仅在一年前才生产了第一辆汽车。
但小米创造了绿色地狱赛道有史以来第三快的汽车(无论电动还是传统,前段时间比亚迪仰望超越小米,取得电动车第一的成绩)。
小米的成功,象征着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迅速崛起。
-2024年,中国生产了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电动汽车,并占全球电动汽车出口的40%。
-中国牢牢掌控太阳能供应链。
-中国公司生产全球大多数电池。
-中国还生产60%的电解槽,用于从水中提取氢气。
美国对中国技术成功的标准解释是,中国提供了数千亿美元的补贴,但这是不准确的。
其实更深层原因,是它投资了能够促进创新和高效生产的深层基础设施——包括物理系统和人力专业知识。
1-基础设施方面,
包括交通系统,如公路、铁路和港口。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建设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络,其长度是美国州际公路系统的两倍,
里程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建成了庞大的港口网络,其中最大的是上海港,有些年份的货物吞吐量超过美国所有港口总和。
2-其他基础设施同样至关重要,
其中之一是,是中国的先进的数字网络。
得益于早期对手机的积极推广,中国企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先驱。
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腾讯等顶尖平台成长为世界级创新者。
华为成为全球领先的5G设备生产商。
中国民众现在几乎人人使用智能手机。
3-中国实力背后的另一个关键基础设施系统是电力网络。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在建设电厂方面领先世界,每年新增的发电量相当于英国的总供电量。
中国现在每年发电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国家大力投资超高压输电线路,可高效传输远距离电力,并在各类电池储能方面投入巨大。
这一充足的电力供应推动了对电力依赖的交通系统快速发展,即高铁和电动汽车。
中国克服了电力难以传输、难以储存以及难以为交通提供动力的技术障碍。
中国正稳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赖电力驱动的经济体。
全球电力占能源使用比例约为21%,美国约为22%,而中国接近30%。且这一比例增长迅速:约每年增长6%,而全球为2.6%,美国仅为0.6%。
中国的电气化,如今具有明确的战略意义,它成为工业创新的引擎,尤其是为未来人工智能提供关键优势。
![]()
中国人,宝贵的智力资本
中国最微妙的深层基础设施之一是拥有超过七千万人的工业劳动力——世界上最大。
得益于国家对复杂制造供应链的长期建设,中国的工厂经理、工程师和工人积累了数十年的“工艺知识”。
——不要小看这些知识,你如果在菲律宾乃至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活过,就会发现许多国家连装空调的师傅都找不到,而必须依赖当地的华工。
这种工艺知识使得持续创新成为可能,使生产更高效、质量更好、成本更低,也使规模化生产成为可能:
中国工厂能够组织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劳动力来制造几乎任何新产品。
比如最近通车的世界最高的花江峡谷大桥,堪称人类工业文明的奇迹。
最重要的是,工艺知识使中国能够创造全新的产业。
例如,深圳的一名工人可能一年组装iPhone,下一年组装华为Mate手机,然后转向为大疆生产无人机或为宁德时代生产电动车电池。
中国劳动力的工艺知识,可能是中国最宝贵的经济资产。因难以量化,被全球长期低估。
很多西方分析人士,还停留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印象层面。事实上,中国劳动力无论在专业性、规模还是速度上,都是世界领先的。
他们忽视了中国企业家的雄心壮志。中国充满了具有乐观、胆识或大胆尝试颠覆行业精神的企业家。
比如雷军,在2021年押注电动车,宣布公司当时市值800亿美元,将投资100亿美元,并称这是他的“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
他显然获得了丰厚回报。——尽管最近有些争议。
![]()
小米vs苹果
要理解中美差异,可以将小米的经历与苹果公司相比。
2014年,苹果考虑开发电动车,并非疯狂想法。苹果当时市值6000亿美元,现金储备400亿美元,资金远比小米雄厚。
按常规指标,技术成熟度也更高。
但美国没有中国的能源系统和制造能力,因此苹果没有现成的基础设施可用。
结果,2024年,苹果公司董事会终止了长达十年的电动车研发。
同期,小米扩大了生产能力,多次提高交付目标。
中国模式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高补贴有时可能抑制创新。慷慨的制造业投入有助于推动科技生态,但也使效率低下的企业长期存续。这降低了所有企业的利润,加剧了内卷。
以太阳能产业为例。掌握太阳能供应链是国家的战略胜利,但生产太阳能组件的公司大多销售同质化产品,为微薄利润而竞争,同时大幅降价。
电动车、智能手机和许多其他产品的制造商情况亦如此,产业取得全球成功,但其中的企业往往境况艰难。
中国已经开始意识到了问题,一些较小、效率低的企业将退出市场。
比如电动车行业,自2022年以来公司数量从57家降至49家。现在三分之一的电动车制造商每月至少销售1万辆,而三年前不到四分之一。
![]()
失败的阻挠
随着中国科技和制造业的进步,美国各种阻挠。
然而,效果有限。
华为在2019年显然受挫,但到2025年,公司宣布上一年的收入已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它在5G设备和手机制造上依然出色,并通过投入数十亿美元替代美国芯片,成为中国领先的半导体创新者之一。
中芯国际,也是一家受到美国深度制裁的公司。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芯片代工厂之一,自2020年以来收入翻倍。虽然在盈利能力上仍远落后于行业领先的台积电,但其已取得技术突破,已经学会生产七纳米芯片。
同样,人工智能技术上的限制也未阻止DeepSeek的崛起,该公司已开发出仅有少数硅谷企业匹敌的AI推理模型。
DeepSeek的成功并不难理解。
——中国的AI企业可能无法使用与美国企业相同的最先进芯片,但它们拥有丰富的人才、成熟的芯片,以及庞大的数据池。此外,它们还几乎可以无限使用廉价电力——这是美国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中国企业比十年前更大、更强,对美国企业的依赖明显降低。
一些美国官员意识到,仅通过打击中国产业无法获胜。
比如,拜登政府就制定了工业政策,旨在帮助美国推动自己的战略性产业发展。
比如通过了《芯片法案》,加强半导体生产,又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补贴清洁技术。
但尽管拨款数千亿美元,这些努力大多未能取得实效。
——原因很简单,美国尚未建立像中国那样的深度基础设施。
拜登任期早期,曾提出为每个美国人提供互联网服务,但在其离任前,该“全民互联网”计划尚未连通任何人。
还有国会划拨数十亿美元用于建设全国性的电动车充电网络计划,如今也是困难重重。
更糟的,是特朗普取消了拜登时期的产业政策。
2026年底,前尚未启动的大部分太阳能和风能项目补贴将逐步撤销。
拜登时期的《芯片法案》仍在,但特朗普总统称该法案“糟糕”和“荒谬”。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造成制造商不确定感增强,他们暂停了投资,同时努力维持供应链。
白宫声称,一旦限制全面生效,关税将迫使制造商在美国本土生产商品。
——但政府分析存在缺陷,制造商对许多原材料依赖进口,且已证明不愿意根据特朗普摇摆不定的声明做重大投资决策。
实际上,仅在2025年4月至7月间,美国就流失超过1万个制造业岗位。
美国政客喜欢在新矿场或半导体设施开工时庆祝。但制造业产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从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这种萎缩,甚至出现在国防制造领域。尽管资金大量流入,美国几乎所有建造中的海军舰船类别都进度落后,有些延迟达三年。
炮弹制造商增产缓慢,尽管华盛顿已耗尽库存以援助乌克兰。
美国在若干关键领域仍然拥有优势:软件、生物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大学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
但特朗普重新上任后,着手削减科研经费,并削弱国家技术人才供给。政府机构现在审查顶尖大学,包括哈佛和哥伦比亚,并因夸大反犹指控撤销政府拨款、威胁撤销大学税收豁免资格。白宫削减了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资金。
同时,特朗普对移民的敌意也带来了困难,导致原本会来美国寻求职位的研究人员被迫转向其他国家的公司和大学。
激进驱逐行动也在影响着美国建筑业。
总之,美国根本没有为未来建立好创新生态系统。
![]()
真正该做的事
应对中国模式时,美国屡屡失败,根源在于美国官员——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从未真正重视中国的能力。
“中国不创新”,阿肯色州参议员汤姆·科顿在四月的社交媒体上写道,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美国人对中国成就的傲慢。
华盛顿应该做的是增强自身能力。这意味着,要开始建设美国深度基础设施的艰巨工作。
——寄希望于关税迫使产业回流,以及关注老旧重工业(如钢铁)的做法,简直愚不可及。
政策制定者必须开始以生态系统的思路思考,效仿中国所做的。
就如同十九、二十世纪铁路和公路投,目前首要任务应是建设更大、更优的电力系统,充分利用核能、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应投资建设更多电池储能和高压输电线路。
消除特朗普毁灭性的关税(否则美国制造成本将高不可攀)至关重要,同时提供充足廉价的能源也同样重要。
此外,还需消除新建项目的过度监管成本,为基础研发提供充足政府资金,并实施宽松的移民政策,使企业能够从全球招揽最优秀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美国不应低估对手。
中国可能存在问题,但仍将继续高效运作。若美国要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者必须少花时间考虑如何削弱对手,而更多时间思考如何让国家更强、更有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