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美团队结束在马来西亚为期两天的新一轮经贸磋商,双方各自都表达了乐观情绪,宣布中美就很多重要领域达成框架协议和一些共识,等待最终确认和批准。
比如我们谈判代表李成钢对媒体介绍,中美建设性地探讨了一些妥善处理双方关系的方案,有初步共识。
![]()
美国人对此的态度更加积极。财长贝森特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声称这次磋商谈判相当成功,不仅非常具有建设性,而且有利于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根据贝森特和美国方面的说法,中美在双方多个重大关切问题上各退一步,有一定的共识。其中包括关税、稀土管制、大豆、芬太尼、TikTok等。
关税僵局松动:从“加征威胁”到“框架共识”
![]()
关税问题一直是中美经贸摩擦的“老疙瘩”。早几年美国对中国不少商品加征关税,不仅让中国出口企业成本增加、订单受影响,美国国内的消费者和进口商也得为这些额外的税费买单,时间久了,两国贸易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
而且眼下有个关键节点——中美之前达成的对等关税暂停期,到11月10号就到期了。
![]()
在这次谈判前,双方的诉求其实很明确:中方希望能彻底取消之前加征的所有关税,毕竟这些关税本就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也影响两国企业的正常合作;美方则有点犹豫,一开始还想拿“延长暂停期”当筹码,想让中方在其他领域多让步。
不过从这次谈判结果来看,双方显然都没打算把僵局拖下去。贝森特在采访里特意提到,美方“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的关税,还说双方针对关税问题制定了“非常成功的框架”。
这话里的信号很清晰:之前悬在两国贸易头上的“加税利剑”暂时收起来了,而且不是简单延长暂停期,而是朝着更稳定的方向迈进。
![]()
对中国企业来说,不用再担心关税突然加码导致利润缩水,出口计划也能更稳妥;对美国那边的进口商和消费者来说,商品价格不会因为关税波动而暴涨,市场预期也能稳住。
这种“各退一步”的结果,其实是双方都认清了“关税战没有赢家”的现实,与其互相消耗,不如先把贸易环境稳定下来。
稀土与大豆:各取所需,破解产业关切
![]()
除了关税,稀土和大豆这两个领域的共识,更能体现中美经贸的“互补性”——你有我需要的资源,我有你依赖的市场,这次谈判算是把这种互补性落到了实处。
先说说稀土。中国的稀土产能占全球70%,而且稀土不是普通资源,不管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手机芯片,还是军工领域的精密设备,都离不开稀土。
![]()
之前中国出于环保和资源保护的考虑,加强了稀土出口管制,这一下就击中了美国的“痛点”——美国的军工、新能源产业链很依赖中国稀土,管制一出,他们的上游供应链就紧张了。所以这次谈判,美方肯定是把“放宽稀土供应”当作重点诉求之一。
但中方也不是无条件让步,毕竟稀土是战略资源,得守住“依法审查”的底线,而且还得要求美方解除对中国高端芯片的出口限制——你想要我的稀土,就得给我的高科技产业松绑,这才是公平的对等交换。
虽然现在具体的协议细节还没完全公开,但从双方的表态能看出来,在稀土问题上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
![]()
这对美国来说,能缓解他们产业链的“稀土焦虑”,避免因为资源断供导致工厂停工;对中国来说,既守住了资源保护的原则,又通过谈判争取到了芯片领域的让步,还能通过规范的出口合作,让稀土产业的发展更可持续。
再看大豆,这是美国农业的“命根子”之一,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之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受了不小影响,很多美国豆农的大豆卖不出去,只能积压在仓库里,急得不行。
所以这次谈判,美方肯定想让中国多买他们的大豆,缓解国内农业的压力。
![]()
而中方这边,也有自己的考量:国内的饲料行业、食用油加工行业对大豆需求稳定,多进口美国大豆,既能保障国内市场供应,还能通过增加采购量,在谈判中争取更多主动权。
根据目前透露的信息,双方在大豆贸易上已经有了初步意向,大概率会在采购数量、价格波动机制、交货周期这些方面做明确约定。
对美国豆农来说,有了中国这个大市场的稳定订单,不用再担心丰收后“卖粮难”;对中国来说,能通过长期采购协议,锁定大豆价格,避免国际市场价格暴涨导致成本增加,还能保障国内粮食供应链的稳定。
![]()
这种“你供我需”的合作,其实是中美农业和工业产业链互补的体现,之前因为摩擦被打断了,现在重新接上,对两国相关产业都是好事。
芬太尼与TikTok:从争议到合作,化解非经贸领域分歧
这次谈判不只是聚焦传统的经贸问题,连芬太尼、TikTok这些之前充满争议的非经贸领域,也达成了共识,这倒是有点出人意料,但也说明中美想通过这次谈判,多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
![]()
先看芬太尼。芬太尼是强效镇痛药,但滥用的话会变成毒品,美国这些年受芬太尼滥用问题困扰很严重,之前还曾以“芬太尼流入美国”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把经贸问题和禁毒问题混为一谈。
这次谈判,双方终于把这个问题拉回了“合作轨道”——不搞关税威胁,而是聚焦“执法合作”。
根据达成的共识,双方会在芬太尼的非法生产、流通、跨境运输等方面加强协作,比如共享情报、联合打击走私团伙,还会针对芬太尼关税问题进行调整。
![]()
这对美国来说,能借助中国的执法力量,堵住芬太尼流入的渠道,缓解国内的毒品问题;对中国来说,既能避免因为芬太尼问题被“甩锅”,又能通过国际合作,提升自身的禁毒执法水平,还能消除一个影响中美经贸的“杂音”。
毕竟芬太尼问题本质是公共安全问题,不是经贸问题,用合作代替对抗,才是正确的解决方式。
![]()
再说说TikTok。这款中国开发的短视频APP,在美国有上亿用户,但之前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对TikTok采取了不少限制措施,一会儿说要强制出售美国业务,一会儿又限制在政府设备上使用,搞得TikTok在美国的运营举步维艰。
这次谈判,TikTok问题被摆上台面,双方最终达成了妥协。具体来看,应该是TikTok会进一步完善在美国的数据安全措施,比如把美国用户的数据存储在美国本土,接受第三方机构监管,消除美方所谓的“数据泄露”担忧;而美方则会取消之前的一些极端限制措施,让TikTok能在合规的前提下正常运营。
![]()
这个结果对TikTok来说,终于不用再担心“被强制出售”或“被下架”,能稳住美国市场的用户和业务;
对美国来说,既守住了“数据安全”的底线,又避免因为过度限制引发国内用户的不满——毕竟上亿美国人都在用TikTok,真要是下架了,民众的反对声会很大;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对“数字平台出海”的一种保护,说明中国企业的海外运营,不用再面对无端的政治打压,而是可以通过谈判争取到公平的运营环境。
![]()
这次吉隆坡磋商,虽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后续确认和批准,但从目前释放的信息来看,确实是中美经贸关系的一次“破冰”。
不管是关税、稀土、大豆,还是芬太尼、TikTok,双方都没有再执着于“零和博弈”,而是选择用“对等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背后其实是两国都意识到,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经贸关系不能一直磕磕绊绊,只有通过合作稳住彼此的产业链、供应链,才能给全球经济注入信心。
![]()
当然,后续还需要双方把这次达成的框架协议落到实处,避免出现“谈得好,执行难”的情况,但至少从现在来看,这次谈判释放的积极信号,已经为中美经贸关系的长期稳定,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信息来源:
环球网——围绕多项重要经贸问题,双方进行“建设性的”探讨,中美吉隆坡磋商达成基本共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