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每年粗钢产量接近10亿吨,这背后离不开铁矿石的支撑。中国铁矿石进口量超过12亿吨,占世界贸易量的七成以上,主要来源是澳大利亚和巴西。
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这些巨头控制着全球海运铁矿石的80%,中国进口对他们的依赖度高达86%。
这种局面从2003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就埋下了种子。
![]()
那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拉动钢铁需求,粗钢产量从2.7亿吨涨到2008年的5.1亿吨,铁矿石价格也从每吨30美元飙到140美元。
中国多付了7000亿元人民币的钱,相当于澳洲矿商从中国口袋里直接拿走大笔利润。
这情况持续20多年,中国企业分散采购,谈价时总被矿商分化。200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想组织集体谈判,降价30%。
![]()
结果力拓上海办事处的人通过拉拢中方人员,拿到谈判底牌。
胡士泰他们用贿赂手段,从谭以新等人那里搞到成本数据、库存和采购计划。情报让矿商知道中方底线,谈判崩了。
7月5日,胡士泰、王勇、葛民强、刘才魁被抓。调查发现,他们窃取机密,涉及金额上亿。力拓罚款,但中国的损失没法补。联合谈判机制没了,矿商继续占上风。
![]()
中国钢铁业高产低利,澳洲矿商坐收渔利。铁矿石贸易规则是卖方市场,中国买家一盘散沙。2010年后,价格波动大,2021年均价179美元。
中国开始调整,投资海外矿。中铝入股力拓,当最大股东。
2022年7月19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整合国有钢企采购,覆盖40%进口量。集团统一对外,改变了买方弱势。
![]()
福特斯库从中国银行贷142亿元,用铁矿石还款,把矿商现金流绑上人民币。
几内亚西芒杜矿是重头戏,储量47亿吨,品位65.5%,高于澳洲矿的61%。投资200亿美元,中国企业建670公里铁路和港口,几内亚用矿石还债,形成供应链。
年产能1.2亿吨,等于必和必拓对华出口一半。
![]()
2023年11月港口开工,2025年2月隧道完工,7月轨道铺好,9月18日宣布11月首船发运。11月11日出矿,11月25日首船到中国。这给了中国选择权,不再只买澳洲货。
2025年,铁矿石市场变了。必和必拓要涨价15%,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拒绝,坚持现货价和人民币结算。9月30日,集团通知停买必和必拓美元铁矿石,包括在途船货,必和必拓股价下跌5%。
必和必拓扛不住,10月9日同意协议:第四季度起,30%现货贸易用人民币到岸价结算,到2026年评估全面转向。首批涉及30%现货量,价格挂钩市场。
![]()
协议覆盖中国港口CIF价,约100-115美元/吨,比合同价低。中国整合采购,代表1000多家钢企,形成单一声音。澳洲矿商现金流与人民币绑,商业现实推动变化。
停购令只有9天,必和必拓就让步了。中国隐忍20年,布局采购整合、海外投资、金融绑定,现在爆发。西芒杜每步都削弱澳洲筹码,中国能扛短期中断。
人民币结算不是政治口号,是贸易现实。
![]()
2024年,人民币占全球支付4.7%,大宗商品80%仍用美元。这协议是突破,价值80-100亿美元。必和必拓对华出口2.95亿吨,30%现货转人民币,8850万吨。
中国作为最大买家重新定义规则,中国推动“去美元化”,澳洲矿商务是现实选择,保护市场份额。
这场博弈验证逻辑:最大买家整合需求、建替代、夯金融、示定力,就能改规则。中国没破坏旧体系,是建新的平衡。
![]()
澳洲矿商现金流绑人民币,商业驱动变化。中国钢铁业摆脱高价尴尬,利润率有望上升。西芒杜满产后,中国进口依赖下降。
澳洲出口67%到中国,找不到替代市场;印度进口1.5亿吨,有国产矿;欧洲钢铁萎缩,日韩饱和。时间在中国这边,必和必拓妥协是必然。
全球资源博弈,中国从被动转为主动,从铁矿石开始,其他领域跟进。澳洲矿商现金流转变为人民币,美元的主导变弱。
中国作为消费国,用购买力扩大影响。贸易模式渐变,平衡供需。
![]()
1、去美元化一大步,中澳用人民币结算铁矿石贸易,首批货物已经抵达 鼎清视界 2022-07-16
2、主动拥抱中国市场?澳铁矿巨头也用人民币结算,美元被抛在脑后? 金十数据 2022-07-2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