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帮手收到一些农户反映,今年晚播的小麦刚出苗就出现叶片发紫的现象。
有的单株叶片尖端发紫,有的整株呈现暗紫色,长势明显弱于正常麦苗。
这种紫苗现象并非个例,尤其是在晚播麦田中发生率更高,如果不及时找准原因并进行补救,会直接影响小麦分蘖数和根系发育,进而造成减产。
图片
![]()
晚播小麦遇低温导致紫苗
晚播的小麦,在出苗期容易遇到低温天气,这种环境下,小麦出苗后容易紫苗。
小麦出苗后,如果遭遇日均温低于10℃的持续低温天气,自身的根系吸收能力会大幅下降。
小麦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也无法及时向根系运输,导致这些化合物在叶片中积累并转化为花青素,叶片就会发紫。
另外,晚播的小麦,出苗后抗寒能力相对会弱一些。受低温影响,叶片中的叶绿素结构容易被破坏,花青素的颜色得以凸显,形成紫苗。
还有一点,今年晚播的小麦,不少地块墒情较大,田间含水量过高,小麦播种出苗后,长期在湿度过大的土壤中生长,根系缺氧,呼吸作用受阻,植株代谢紊乱,也会加剧花青素合成,出现紫苗现象。
图片
![]()
缺磷也容易导致小麦紫苗
磷元素在小麦生长过程中,承担能量转化和运输的关键作用。
而今年晚播的小麦,在出苗后,如果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不足,根系无法吸收足量磷素,导致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停滞,小麦叶片中的糖分积累引发花青素合成,
就会表现为叶尖及叶鞘呈紫红色,并且这类的小麦,根系也较差,次生根也少。
硼虽然是微量元素,但是苗期缺硼的话,也会导致麦苗发紫。
缺硼素的小麦,也会导致养分运输通道受阻,叶片会出现弯曲呈紫色,严重时还会影响后期生长。
对于今年晚播的麦田,如果前期未施足基肥,或者使用了高氮少磷的化肥,磷元素的有效性低,即使土壤中存在这些元素,麦苗也无法正常吸收,进而出现紫苗现象。
图片
![]()
晚播小麦播种不当引发紫苗
正常播期下,小麦播种质量差、播量不当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导致紫苗。
而今年小麦晚播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更佳显著。
如果小麦播种时播种过深或过浅,都会导致麦苗出苗困难,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能力下降,再加上受低温的影响,就容易引发紫苗。
而对于播种量过大的麦田,出苗以后,麦苗之间相互争水分、争养分,导致整体植株都比较细弱,抗逆性降低,低温或缺素时更容易出现紫苗。
除此之外,秸秆还田不彻底也是晚播麦田紫苗的原因之一。
如果小麦播种前,前茬秸秆粉碎不细、还田后未充分腐熟,也会与麦苗争夺土壤中的氮素和水分,导致麦苗短期缺氮缺墒,生长受阻,加剧小麦出现紫苗现象。
图片
![]()
小麦紫苗该怎么补救?
针对晚播小麦出现的紫苗现象,要先找到原因,再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1、如果是因为低温导致的紫苗,首先需要提高土壤温度,比如可通过中耕松土,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
2、而对于低洼的地块,或者前期因降雨土壤墒情比较大的地块,等到气温回升后,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增强麦苗抗寒能力,促进叶绿素合成。
3、如果是因为缺素引发的紫苗,可喷施磷酸二氢钾。至于缺硼地块,每亩可喷施硼砂50-100克。
4、如果是因为播量过大导致的紫苗,需要进行间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性,缓解紫苗现象。
同时,今年晚播的麦田,需要重视基肥施用,磷肥钾肥以及中微量元素不可少。
图片
![]()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不少地方的小麦晚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紫苗出现的几率相对高一些。
所以,小帮手建议农户们,要及时观察,如果发现有紫苗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