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老龄社会,当老人患病住院,床前陪护成为不少家庭的现实难题。有的子女放下工作亲自照料,更多的家庭则选择聘请护工分担压力。
![]()
然而,家住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一村的严老伯,却在最近一次大手术后,感受到了一份特殊而温暖的陪伴——来自15位银龄志愿者的爱心接力,陪他走过了25天不平凡的康复之路。
“这次住院整整25天,现在回想起来,没有他们我真不知道怎么撑过来!”大病初愈,严老伯心中除了康复的喜悦,更满怀着对15位志愿者的深深感激。
![]()
一个月前,严老伯因急性肠梗阻被紧急送往仁和医院,医生立即为他进行手术,切除了病变肠管,做了临时排泄造口。老人回忆道:“当时真的很害怕,身上挂满了各种管子,还有一个造口,心里特别慌。”
疾病的突然来袭,更让整个家庭措手不及。严老伯的老伴身体欠佳,无力照顾;儿子一边忙着联系护工,一边在医院日夜守护,连续两天两夜不曾合眼。

严老伯平时是社区里的热心人,也是小区银龄志愿者团队中的老大哥。就在一家人身心俱疲之际,志愿者团队得知了他的情况。15位成员主动报名,分工协作,接过了陪护的重担。
![]()
“一听说这事,我就主动提出排班,大家轮流陪护。没有一个人推辞,全都积极响应。我们问医生护士他能吃什么,就提前准备好,第二天一起带去。真的就像一家人一样。我们也都老了,谁也不知道哪天会病倒。子女有他们的工作要忙,今天他有困难,我们来帮;明天我若倒下,相信也会有人来帮我。”银龄志愿者邱炳凤说。
![]()
按照排班表,每天两名志愿者早晨8点准时“上岗”,一直陪护到下午4点。他们不仅陪伴检查、准备早午餐、陪老伯聊天,更鼓励他逐渐适应身上的造口。在志愿者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严老伯的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起来。
25个日夜,形成了“志愿者白天陪伴、老伴傍晚接手、儿子夜间守护”的爱心接力模式。这不仅让严老伯康复顺利,也让他的家人得以喘息。
![]()
“我真的特别感动,现在家里大多是独生子女,实在忙不过来。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连吊盐水、上厕所都陪着他。他们还轮流送营养餐、炖汤,有的志愿者年纪比我先生还大,为他熬汤熬了两三个小时……这份情,真的和亲人一样。”说到陪护的点滴,严老伯的爱人陈丽萍眼角泛出泪光。

医生告诉记者,肠道手术后早期活动非常关键,但需要有人陪护。志愿者的存在,为严老伯的康复提供了重要支持。仁和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黄琦说:“志愿者们这样白天持续陪伴和协助活动,对病人恢复非常有利。”
![]()
“对老年手术患者来说,陪伴至关重要。志愿者的到来给了严老伯巨大的心理支持,不仅缓解了他的精神压力,也帮助他更好地面对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各种负担,起到了心理疏导的作用。”护士长毛叶萍在一旁补充道。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邻里情谊,严老伯在身体恢复后,便报名参加了街道即将举办的重阳节活动。在居委会干部上门与他排练时,他特地选择了一首《搀扶》,要用歌声表达对志愿者们的感谢。
在张庙街道,像这样老人间互帮互助的暖心场景并非个例。面对辖区超过40%的老龄化比例,街道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积极扶持公益组织,组建银龄志愿者团队,让身体健康、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有机会发挥余热、老有所为。通过互帮互助,他们不仅照亮了别人的难关,也为自己的晚年找到了“遇事有人管、难处有人帮”的情感依靠。
![]()
2026年上海市宝山区师资招聘岗位及流程公布(第一期)
宝山有个地方|宝山滨江“金箍棒”
秋风起,稻浪翻!在远景村,解锁一场治愈系秋日奇旅
记者:孙子璎 仲昱峰
编辑:王之仪(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