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却波澜壮阔的“大洗牌”。
我们正处于一个“看不见硝烟的大清洗”时代。
从汽车到猪肉,从房地产到科技,这是一场全面、多维度、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震荡。
王德培说,这三到五年就是中国的“底部磨盘期”,听着让人扎心,这不是危言耸听,是现实。
![]()
一、从全民造车到集体躺平
400家整车厂,3000万辆年产能,真正潜力释放可达7000万辆,这个规模是全球汽车市场的肉眼可见“灭霸级别”。
如果中国所有车厂放开手脚,世界上其他车企可以直接关门歇菜。
现实不是你我想怎样就怎样,地球就这么大一口饭,谁饭吃多了,就有人得饿肚子。
“洗牌”成了绕不过去的剧本。从德国BBA裁员万人,到中国新势力节节败退,比亚迪一骑绝尘,其他品牌不是在生死线上徘徊,就是在退出的边缘。
王德培一针见血,未来的格局将是三巨头吃掉88%的市场份额,剩下的10%企业在20%的狭小空间里残喘求生。这个趋势,才刚刚开始。
![]()
二、四大周期共振,中国进入“过剩漩涡”
经济是周期的游戏,我们现在是所有周期的底部共振。
第一个周期是短期供需的“猪周期”。
过去是养猪靠农户,今天是“猪上了楼”,大型企业化养殖,抗风险强、规模大、成本压得死死的。结果供给永远在,价格死活不涨。养猪的利润直接归零,甚至亏钱,看一眼毛利表都让人头皮发麻。
第二个周期是工业产品的产能周期,通常在3-8年,现在是全面产能过剩。从手机到钢铁,从空调到纺织,你能想象一个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突然因为产品没人要而失速,是多么痛的领悟吗。
![]()
第三个周期,科技创新。
苹果峰值一年全球卖出20亿部手机,如今腰斩一半。国产的华为、小米也好不到哪里去,手机存量拐点早已到来。从AI到新能源,所谓的“下一代技术”,迟迟等不到终点线。
第四周期,房地产。
经典的“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个40到50年的超级周期,中国也走到了尽头。
全国人均住宅面积41平方米,已经不差房子了。一线城市楼市凶猛下调已不是新闻,连三四线城市都开始塌陷。购房不是刚需,而成了一种“负累”。
所有周期叠加在一起,换来的就一个词大过剩。
![]()
三、出海,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出海”不仅是华为走了出去,中国大批企业正成为世界工厂的再分布者,他们把技术、资金、人才统统装进“行李箱”,奔赴越南、印尼、印度,甚至是遥远的非洲。
不是因为崇洋媚外,是产能真的装不下了。
王德培直言:“中国企业如果不能外迁,只能内卷。”内卷的终点,是成本互杀、价格战、利润见底,最终一地鸡毛。出海也不是单纯“搬过去”。
缅甸、柬埔寨那种地基不稳、政治风险高的国家,根本不适合长线产业链。越南虽好,劳动力培训跟不上、配套不完善,你搬的是工厂,不是奇迹。
王德培甚至给了一句经典总结:“五年以上投资计划,别选这些地方。”
出海还得看眼光,看国家,看技术,看产业结构。不是拿着地图随便戳,圈了一个国家就能发财。
![]()
四、中国制造在“全球经济地图”上推进新阵地
这是一种战略大转移,更是一轮世界经济新版图的洗牌。
王德培预测,未来将出现以中国为主轴的新世界经济平台,甚至提出“澳大利亚和中国将在印度尼西亚会师”的战略构想。
他的朋友早年听他一席话,在印尼落地行业布局,现在不仅活得好,还打算把会展变成国家级的产业集群。
中国今天面临的不是简单的去产能,而是“从内向外”的再平衡。我们最终要争的,从来不是某个市场的份额,是新的全球产业话语权。
![]()
撑过去、干出路的人,变凤凰;躺平、熬坏的人,被甩出局。
王德培说现在是尖尖角的谷底。当然辛苦。普通人有多难,从工作开始卷、工资停滞、养车贵、养娃难、房价陷、消费低迷,一眼望不到头的压力。
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全世界都唱衰中国,王德培却赌对了20年战略黄金期。这次他再度给出判断,底部震荡3—5年,是大浪淘沙,也会是凤凰涅槃。
![]()
总结
今天的中国,不在“见顶”,而在“破茧”。王德培的话不是恐吓,是一种提醒每一个重大转折面前都是危机与机会并存。
这场洗牌,对企业是优胜劣汰,对个人是心态与行动的分水岭。真正懂得周期、看清格局的人,已经开始布局未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