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郑州交通广播《约会班主任》,解锁师生沟通密码!为什么有些老师耗尽心力,教育效果却自评“九成失败”?为什么越管教,学生越叛逆?新密实验初级中学申红丽老师带着她的育人思考与实践经验,为我们拨开迷雾。从“问题导向”到“发展导向”,从对立指责到共情支持,她将用具体案例、科学理论和可直接套用的沟通技巧,教你打破师生隔阂,让“无效沟通”变身“百分成长”的动力,干货满满,千万别错过!《约会班主任》节目始终致力于为优秀班主任搭建交流平台,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如果你也是深耕一线、有想法、有方法的班主任,我们诚挚邀请你加入我们!无论是班级管理妙招、师生沟通技巧,还是育人暖心故事,都可以在这里分享传递。小编微信:fm-912,期待与你携手,让更多教育智慧发光发热,让师生沟通更顺畅,让育人之路更顺心!
![]()
本期嘉宾:申红丽老师,就职于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数学学科教龄20年,中小学一级教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班主任,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申红丽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曾获得郑州市市级优质课、课题二等奖。所带班级被评为郑州市德育优秀班级,郑州市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
本期话题——从“九成失败”到百分成长:师生沟通中的破冰艺术
红丽老师带来的分享主题《从“九成失败”到百分成长:师生沟通中的破冰艺术》,源自一篇让她深思许久的育人故事——一位负责任的老师花费一年时间,却换来学生的沉默、抵触甚至叛逆,自评为“九成失败”的教育。这恰恰是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常遇的困境:为何付出全部心力,却难走进学生内心?如何让“无效沟通”变身“成长契机”?今天,我们就跟着红丽老师的分享,找到答案。
一、“九成失败”的教育:问题到底出在哪?
那位耗尽心力却收效甚微的老师,并非不负责,而是陷入了三大沟通误区:
•“消防员式”教育理念: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拿着放大镜紧盯学生不足。就像反复提醒“别想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反而让画面更清晰——紧盯问题,只会放大问题,最终塑造出“问题学生”。
•对立式沟通方式:质问“这些情况属实吗?”、命令“留校两小时惩罚!”、威胁“再这样就享受VIP待遇!”,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让师生关系失去平等与温度。“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没有信任,学生怎会敞开心扉?
•缺乏科学指导方法:屡教不改的学生,往往是长期缺少认可与爱的群体。“当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正是他最需要爱的时候”,若只把他们当负担,而非需要用心呵护的“宝贝”,教育便失去了初心。
二、“问题”本身不可怕,看待问题的方式才关键
红丽老师抛出核心思考:学生犯错(迟到、违纪、带手机等)固然需要纠正,但沟通方式决定教育效果:
• 别翻旧账:犯错后聚焦“如何改进”,而非反复追责过往。红丽老师会给重大违纪学生发一颗糖,传递“事情做错了,但老师依然喜欢你”的暖意,让学生放下包袱重新出发。
• 警惕“单方面要求”:一是别一厢情愿——“你用全部的爱给了学生整个世界,若他感受不到,这份爱便了无意义”;二是别带偏见。红丽老师曾因学生宇涵跑操离队就劈头盖脸训斥,后来才知道孩子是来例假了,这件事也提醒所有老师:话出口前,务必先了解真相,别用过往印象主观臆断。
• 认知决定行为:“问题导向”容易导致“简单粗暴的纪律约束”“情绪化批评”,唯有转变认知,才能让沟通回归理性与温度。
三、沟通模式藏着成长痕迹,要学会“主动破局”
我们与学生的沟通模式,往往源于两处印记:
• 原生家庭的影响:在温暖且界限明确的家庭长大,易形成民主型沟通风格;经历过严格管控的,可能习惯命令式语言;缺乏规则约束的,可能沟通边界模糊。
• 学生时代的烙印:我们会不自觉模仿喜欢的老师,或反叛厌恶的风格——曾被当众羞辱的老师,会格外保护学生自尊;曾遭遇不公的,会过度追求“平等”。
红丽老师坦言自己至今讲课还会模仿高中数学老师李占盈的风格,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些潜在影响后,要刻意跳出“自动化反应”,主动塑造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四、遵循成长规律,沟通才不会“蛮干”
不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可能变成“戕害”。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为沟通提供了科学依据:
•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vs不信任,需及时回应、温柔陪伴,缺失安全感易导致粘人或冷漠;
• 儿童早期(1.5-3岁):自主vs羞怯怀疑,鼓励自己吃饭穿衣,别嘲笑犯错,否则易依赖或退缩;
• 学前期(3-5岁):主动vs内疚,陪伴游戏、鼓励奇思妙想,别否定“捣乱”行为,避免扼杀创造力;
• 学龄期(6-12岁):勤奋vs自卑,肯定努力过程而非只看结果,过度强调不足易导致“习得性无助”或“玻璃心”;
•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vs角色混乱,需允许同伴交往、包容试错,压制探索易引发冲突或心理问题。
红丽老师教的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她借鉴《浅水洼里的小鱼》的理念——“每条小鱼都在乎”,制定了“潮汐助推育鱼:‘群体浸润式’带班方略”,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完成自我成长。
五、孩子越长大越不听话?皮亚杰理论给出答案
很多家长和老师困惑:孩子小时候听话,长大后却叛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解释了这一点:
• 10岁前:处于“他律道德”阶段,行为好坏依赖老师、家长的外在评价;
• 10岁后(尤其11岁+形式运算阶段):进入“自律道德”阶段,更相信自己的内在标准和逻辑。
简单说教、批评只会引发逆反,此时更需要同理心和平等尊重——走进学生心里,让道理内化,沟通才有效。
六、优秀沟通的核心:蹲下、用心、向前看
第二个案例的成功,关键在于做到了三点转变:
• 理念上:从“问题导向”转向“发展导向”,关注“潜在优势”而非“问题行为”;
• 互动上:从“单向要求”变为“双向互动”,用“最近有什么困难吗?”“放学后聊聊?”“我能提供什么帮助?”等询问式、邀请式、共情式、支持式语言,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 基础上:从“忽视背景”到“理解背景”,深入了解家庭和成长经历,让教育更有针对性。
红丽老师将其概括为“蹲下用心向前看”:
• 蹲下:身体和心理双重平等,不居高临下;
• 用心:先倾听再表达,共情理解而非主观臆断;
• 向前看:正向引导、因材施教,契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七、3个实用沟通框架,从“有损”到“无损”
掌握沟通技巧,能让教育事半功倍。红丽老师分享了3个可直接套用的框架:
1. 一致性沟通句式
当……(事实描述),我觉得……(感受),我希望……(请求),我相信……(鼓励)
• 场景1(课堂纪律):❌“你怎么又讲话?全班就你最吵!” ✅“当课堂讨论时你突然打断同学(事实),我觉得教学节奏被打乱了(感受),我希望你能先举手,听完别人发言再分享观点(请求),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鼓励)。”
• 场景2(亲子沟通玩手机):❌“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眼睛不要了?” ✅“当你连续玩手机超过1小时(事实),我担心你的视力会受影响(感受),希望你能先完成作业再玩30分钟(请求),我相信你能管理好时间(鼓励)。”
2. 四种无损沟通话术
• 建设性沟通(如果……就……):“小明,作业按时完成了,如果能把最后一道题的步骤写完整,就能达到优秀了。”
• 站位一致原则(是的……同时…):“是的,您担心占用复习时间有道理,同时我们活动的初衷是转化知识能力…”
• 观点接受度提升(你是不是觉得…?然后123…):“你是不是觉得班长当众批评让你难堪?第一,她方式需改进;第二,我们商量个更温和的方式…”
• 粘贴好人标签(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我知道你是出于善意想帮同学,老师很感动。如果下次先商量,就能避免混乱啦。”
八、4点实践建议,打造“关系先行”的班级生态
把良好沟通融入日常管理,红丽老师给出四点建议:
• 先了解,后教育: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家访沟通,观察兴趣特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先关系,后管理:每天非正式与1-2名学生交流,记住他们的爱好,适当分享自己的故事,关系是管理的基础;
• 先支持,后要求:提供具体学习方法指导,联动任课教师帮扶,争取学校资源,困难时支持比要求更重要;
• 先个别,后公开:敏感问题私下处理,进步表现公开表扬,坚决保护学生自尊心。
九、邀请优秀班主任,加入《约会班主任》大家庭!
面对迟到、迷茫、叛逆的学生,你是选择用“爱”的名义筑起高墙,还是用智慧搭建通往内心的桥梁?答案不言而喻。
教育的艺术,本质上是沟通的艺术、破冰的艺术。当我们用理解代替指责、用支持代替惩罚、用耐心代替急躁,每一次对话都能从“冰点”走向“融点”,汇聚成学生百分成长的力量。
《约会班主任》节目始终致力于为优秀班主任搭建交流平台,传递先进教育理念。如果你也是深耕一线、有想法、有方法的班主任,我们诚挚邀请你加入我们!无论是班级管理妙招、师生沟通技巧,还是育人暖心故事,都可以在这里分享传递。
小编微信:fm-912,期待与你携手,让更多教育智慧发光发热,让师生沟通更顺畅,让育人之路更顺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