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超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10月27日,是第九个国际熊猫日。在四川省平武县的群山深处,夺博河的流水声伴着巡护的脚步声——平武县公安局白马派出所所长韩代明,又一次踏上了前往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路。当地老乡都爱叫他“熊猫警长”,这个称呼,藏着他4年多来在高山深谷里守护野生大熊猫、守护这片生态净土的故事。
![]()
2025年10月24日,民警与护林员联合巡山
王朗保护区地处岷山山系核心,是野生大熊猫的重要家园。对韩代明来说,这里的每一寸林地都得“盯紧”:4月草地刚融雪,要注意群众带火种进山,还要避免误伤觅食的野生动物;冬天要防范盗伐林木;平常日子里,盗猎隐患也不能松懈。这次国际熊猫日,他走的是条新巡护路线——从牧羊场到三道坪,10公里路,海拔从2300米一路爬到4300米,虽然巡护上了强度,但这条路线对于监测保护野生大熊猫及其伞护物种有着重要意义。
![]()
2025年5月21日,民警和巡护员在二道坪
陪他一起走的,是获评“中国好人”的王朗保护区巡护员罗春平与梁春平。二十余年间,罗春平与梁春平用脚步丈量了4万公里巡护路,磨破的鞋履堆成了小山,却将保护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深深印在脑海里。韩代明总说:“跟着老罗他们学,才知道守护不是喊口号。”4年多来,他跟着巡护员跑遍了保护区的沟沟坎坎,累计巡护也有四千里。罗春平评上“中国好人”那天,韩代明拍着他的肩膀笑:“以后咱接着干,争取一起走够‘十万里巡护路’!”
![]()
2024年11月28日,民警和巡护员在王朗片区对发现的动物足迹勘察记录
光靠脚力不够,在平武县公安局的帮助和指导下,韩代明还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新型生态警务运行模式,搞起了“科技护林”。
现在的王朗,近480台红外相机“藏”在树林里,50多个智能卡口守在路口,2台无人机能上天巡查,6处无人机自动巡防机房随时待命——“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解决了深山无法实时巡防的难题,实现对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红腹锦鸡等野生动物活动及林火、人为活动的实时监测。此外,无人机巡查和林区实时监控也成为常态,弥补了人力巡护在地形复杂区域的不足,能快速发现非法入侵、火情隐患等问题,让生态守护更高效精准。
![]()
2025年8月28目,王朗片区一红外相机拍到大熊猫
今年9月底九绵高速通了车,白马藏寨区域成了热门旅游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韩代明更忙了,他总跟同事们说:“游客多了是好事,但生态不能丢,这是咱的根。”他带着民辅警往村里跑,在坝坝会上跟老乡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去学校搞自然研学,教孩子们认熊猫、护树木;重点工程动工前,他提前去排查生态隐患,就怕伤了这片山。
![]()
2025年3月20日,白马派出所民警和护林员一起巡逻
慢慢地,韩代明还摸索出了“分级分色管理”的法子:每月先把保护区全巡一遍,收了非法猎具、查了火灾隐患;容易出问题的“红色区域”,每周必去;一般区域标成“蓝色”,按计划维护。他还跟森林警察大队搭起了“护林打处联办”的机制,不管是发现偷猎还是盗伐,大家一起上,案子办得又快又准。
国际熊猫日这天,韩代明站在三道坪的山坡上望着远方密林,他深知,自己脚下的每一步巡护路、搭建的每一处监测点、讲过的每一句护林话,都在为“守护”二字落笔。这份守护从不是单一个体的坚持,而是“熊猫警长”与巡护员的接力、科技与人力的协同,更是对“绿水青山”的郑重承诺。而守护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图片由绵阳公安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