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要求‘无负面报道记录’‘无违规记录’,中标的却是被通报的违规企业;举报短信发给太原教育局所有局长、副局长,几个月无人回复……” 提及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某项目比选,一位教师家属的无奈道出了太原教育系统采购领域的积弊。近期,从轰动全国的强制购买平板电脑,到校园餐腐败集中被查;从中学食堂 “带病中标” 到高校招标反复 “变脸”,多起公开可查的案例显示,太原教育系统的权力寻租已呈现塌方性特征,教育公平底线正遭受持续冲击,校园不再是净土,而是个别人手里的“摇钱树”。
中学采购:规则成 “稻草人”,举报遇 “软钉子”
基础教育阶段的采购项目本应聚焦师生权益保障,但在太原部分学校却沦为 “利益输送通道”。太原市第六十中学校某项目比选公告中,明确设置 “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纠纷、违纪违法记录及负面报道” 的准入门槛,并标注采用 “综合评分法” 遴选服务商。但知情人透露,该项目实际报名企业不足三家,明显不符合《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中 “供应商必须3家” 的规定,学校却径直完成比选。更令人费解的是中选企业,其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且拒不整改,在2023年被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公开通报,多家媒体转发该通报。多家媒体还曝光其存在 “使用过期体检设备”“虚假宣传” 等问题。
上述教师家属告诉本网,其于 2025 年 6 月逐一向太原市教育局所有局领导短信反映问题,但截至 10 月下旬未收到任何回应,学校的违规比选结果已照常执行。
类似乱象在校园后勤领域同样存在。太原市第五十九中学食堂招标中,一家曾因偷税漏税被税务部门处罚的企业,明显不符合《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资格,竟成功中标校园餐运营权。这让人联想到山西此前曝光的校园餐腐败典型案例:某中学原校长通过亲属挂靠企业供货、虚报食材量等方式,三年贪占餐费 420 余万元,导致学生长期营养不足。“连孩子的饭钱都敢动,背后一定有利益勾连。” 当地教育系统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直言。
![]()
高校招标:程序 “反复横跳”,废标理由遭质疑
相较于中小学,高校采购项目因规模大、金额高更受关注,但违规操作同样触目惊心。2025 年 9 月 26 日,太原学院校园某服务招标采购废标,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的更正公告显示,废标原因是招标文件存在问题。这一理由随即引发业界质疑 —— 《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第七十条规定,中标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不得违法改变中标结果。“招标文件存在问题” 并非废标事由,且该问题本应在招标前审核阶段发现。
“这分明是为特定企业‘腾位置’。在中标结果公示且质疑期已过,中标单位准备进场的情况下,突然以招标文件存在问题为由,随意推翻中标结果,严重破坏了采购秩序,损害了公平竞争环境。这种行为若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形成不良示范效应,影响政府采购制度的健康发展。” 一位参与过太原高校采购的供应商透露,此类 “先中标后废标” 的操作,实质是找理由排挤中标方。根据规定,如果因质疑答复导致结果改变,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必须将情况书面报告本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主动发现和纠正恶意废标行为。然而,近年来鲜见太原财政部门积极处理相关问题。
而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招标,则更显 “任性”:“发布招标公告后,对投标企业的要求很常规。当时六七家单位报名,招标公司资格审核通过后,按照流程开标评选,一切都顺利进行。但是,公布结果环节,招标公司却让投标公司都等着,不让走;到了中午,让人们出去吃点饭继续等;下午,突然又说不用等了,回去吧。之后,便没有了音讯。”群众称,事后公布是“达标单位数量不够,宣布流标”的通知。“如果这几家资格不够,报名时就应该审核,开标前就应该指出,根本没必要等到宣布结果时这么明目张胆地猫腻。致电招标公司,询问哪些单位不合格,及符合资格的单位有哪些家,招标公司都拒不透露,说是专家说的,招标公司也不知道。
7月9日,该招标公司又重新发布招标公告,但是报名资格要求有变化,增加了一条全省行业招投标中没有任何一家要求的条件——参加过全省检验结果资格互认。网友电话咨询招标公司,招标公司又表示马上准备删除这条限制条件,可以照常报名了。之后中标的三家单位,其中一家是山西省内高校的“常青树”,一大半太原范围的高校由该家中标。“2024年,该机构被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花了不少钱才摆平。”山西省内一名权威官方机构人士透露。
值得警惕的是,太原学院并非首次陷入廉政危机。公开资料显示,该校原党委副书记张子荣 2017 年因 “收受巨额财物” 被双开,但其案发后,学校采购监管仍未收紧。
监管困局:投诉被驳回,系统性漏洞待补
采购乱象频发的背后,是监管机制的明显失效。太原市财政局 10 月 17 日公布的投诉处理结果显示,太原市第五十二中学校智慧黑板采购项目被投诉 “高价串通、围标”,但财政部门以 “缺乏事实依据” 驳回投诉。而普通群众的举报更难产生效果:除六十中招标举报无回应外,多位投标企业负责人证实,对教育系统采购的质疑多 “石沉大海”。
一名业内人士评论,太原六十中比选违规本身已触碰法律红线,而教师家属提供的 “铁证”,本应成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的 “敲门砖”,却在太原市教育局所有领导的缄默中沦为 “废纸”。这种缄默绝非简单的 “行政效率低下”,而是一种主动选择的 “监管不作为”,其危害远超违规行为本身。当举报材料清晰指向学校采购中的权力寻租嫌疑时,“集体缄默” 实质是放弃了监管责任,等于向违规者传递 “无需忌惮” 的错误信号 —— 既然监管者对铁证视而不见,学校后续的违规操作便有了 “底气”。更或者说,太原市教育局所有领导,或许都是这些违规操作、政企勾结、非法牟利的参与者。(来源:新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