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11日,南京雨花台宝林寺后坡,三口被雨水泡得发黑的薄皮棺材被依次撬开。
棺盖打开的瞬间,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里面没有任何陪葬品,只有凌乱蜷缩的骨骸,颅骨紧咬着牙关,指骨上还留着抠进棺板的痕迹。
![]()
围观人群里,一位鬓发花白的女人突然扑到第一口棺材前,哭声撕心裂肺。
“志英,我认得你这颗虎牙!”这个女人是卢志英的妻子张育民,而棺材里的人,正是失踪了整整三年的“特工之王”卢志英。
本来想只讲开棺的事,但后来发现不交代清楚他是谁,这一幕的分量就出不来。
卢志英这一生,藏着太多比开棺认骨更让人揪心的故事。
从叛逆少年到潜伏者
1905年,卢志英出生在山东昌邑的一个佃农家庭。
他出生那天,院子里的海棠花破天荒在深秋开了,家里老人说这孩子命硬,将来要翻天覆地,这话后来真没说错。
![]()
15岁那年,他背着家人闯关东,在黑龙江的金矿当童工。
当时金矿里的俄国人经常鞭打华工,换作别人可能就忍了,卢志英偏不。
他带头把沙俄监工扔进矿坑,这股子叛逆劲儿,其实是刻在骨子里的正义感。
18岁时,他进了绥芬河铁路警察所,表面上是给官府做事,暗地里却给反抗压迫的“红胡子”马队送枪送粮。
1925年春节,在绥芬河一座破教堂里,卢志英对着缀着镰刀锤头的红旗宣了誓。
介绍人后来回忆,那天他穿着露脚趾的布鞋,誓词却念得像刀子刻在墙上。
![]()
换作是我,在那样的环境里,未必有勇气把身家性命系在一个看不见摸得着的信仰上,但卢志英就这么做了。
入党后,组织送他去北平学军事。
结业证还没捂热,他就把“卢志英”这三个字撕了。
从那以后,周志堃、卢涛、周育生,他前前后后用了18个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次深入敌营的潜伏。
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后,他奉命去江西德安潜伏,身份是骑兵第八旅的上校参谋主任,一个“白匪”军官,干的却是给红军送情报的活。
最惊险的一次,他把12箱TNT炸药直接存到德安城门洞,贴上“南京军械库封条”,三个月后原封不动送到了红三军团。
![]()
同年10月,张育民带着13名地下交通员路过德安,被当地团长扣押要枪决。
卢志英闻讯,换上少将领章就赶去法场,抬手一枪击毙那个团长,转身对500名骑兵喊:“愿意当红军跟我走!”那天傍晚,德安城门就挂上了镰刀锤头旗。
张育民后来回忆,他拉着自己上马时说“别怕,以后咱们一条命”,那天她才第一次看见卢志英笑,牙齿雪白像暗夜里的光。
谍战里的生死局
在德安的这次冒险,只是卢志英潜伏生涯的小片段。
真正让他成为“特工之王”的,是1934年那次挽救红军的情报传递。
当时庐山开了个军事会议,炮制出“铁桶围剿”计划,150万大军要把瑞金彻底碾平。
![]()
负责参会的莫雄是我方卧底,他把4斤重的绝密文件带了出来。
这份文件交到了卢志英手上,他在油灯下连夜誊抄,手指都磨出了血口。
十天后,这份情报被塞进一本《曾文正公家书》送到瑞金,周恩来看完拍案惊呼:“红军有救!”就因为这份情报,红军提前20天出发长征,硬生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毛泽东后来都说,红军能生存下来,卢某居功至伟,只是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
全面抗战爆发后,卢志英又被派到上海,对外身份是轮船公司副经理,实际是“苏北联抗”的情报科长。
1938年冬天,他策划了一场“海盗劫船”大戏。
![]()
他先请日本宪兵队“保护”一艘货轮,结果船在吴淞口被“海盗”劫了。
船上60卡车的步枪、步兵炮和弹药,三天后就出现在了茅山新四军驻地。
日军追查时,他递上一份“自请处分报告”,把责任推给“江北土匪”,还顺手领了笔“抚恤金”交给组织。
这种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偷”军火的操作,稍有不慎就是灭顶之灾。
但卢志英就这么干成了,而且干了不止一次。
![]()
那两年,新四军三分之一的枪械、电台和西药,都是贴着“日本军部”封条,经他手送进敌后的。
陈毅在干部会上说过一句话,“志英送来的不是枪,是命”,这话一点不夸张。
棺木里的绝笔
1947年3月2日,卢志英在上海被秘密逮捕,出卖他的是手下一个叫张莲舫的叛徒。
接下来的22个月,他在狱里受了13种酷刑,电刑、水牢、老虎凳、竹签钉指,锁骨被打断,右耳被撕裂,但他一个字都没吐露。
1948年12月27日夜,特务把他从看守所提出来,先用浸了麻药的毛巾捂住他的嘴,再塞进麻袋拉到雨花台密林,装进一口薄皮棺材活埋。
![]()
后来特务供词里写,“他腿还在蹬,棺材板咚咚响,我们几个人坐上去压,才钉上盖子”。
那一年,距离南京解放,只差4个月。
南京解放当天,张育民就抱着儿子卢大容,跑遍了城南城北,见坟就磕头。
1950年6月,上海公安局抓到当年行刑的特务任宗炳,才知道埋棺的大概位置。
1951年6月,三口黑棺终于被挖了出来。
棺木太脆,一挖就碎了,骨头全散了架,张育民就是凭着那颗虎牙,认出了自己的丈夫。
殡仪馆里,工作人员用铁丝把206块骨头串成人形,裹上白布再套上解放军军装。
![]()
儿子卢大容把一枚“国际和平纪念勋章”别在父亲胸骨上,这时大家才在大衣领口发现8个铅笔字:“胜利在望死而无怨”。
卢志英被重新安葬在雨花台,墓号231,墓碑是陈毅亲笔题写的。
下葬那天,有人在墓前栽了两株海棠,张育民说,他生前最喜海棠,说花虽不艳,却最耐霜寒。
如今每年清明,南京市民都会自发去231号墓前放白色海棠,花能叠成山。
![]()
我看过不少烈士事迹,但卢志英的故事总让我格外触动。
他一生用了18个名字,没一个刻在身份证上;他留下3页诗、8个字、206块骨头,却换来了亿万人的黎明。
历史可能记不住所有名字,但那些用信仰刻下的痕迹,从来不会消失。
就像墓前的海棠,岁岁年年开着,不声不响,却把春天藏进了每一个花瓣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