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残忍的小鬼子不但在战场上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还将带血的屠刀对准了手无寸铁的普通平民。
就算曾经在中国身份显赫的洋人,对上野蛮的小鬼子都无法确保自己的人身安全。
于是大批的外国人从中国撤离。
![]()
当混乱的回国潮渐渐平息后,外国人生活过的地方一片狼藉,引得许多老百姓来这里寻找有用的东西。
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一对善良的中国夫妇在天津市教会医院捡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
这对夫妻的家里情况并不好,有好几个孩子需要抚养,多一张只会吃饭的嘴肯定会让原本就困难的日子雪上加霜。
但看着被饿的哇哇大叫的外国小孩,夫妻两个实在不忍心就这么一走了之,最后还是心软收养了他。
为了让这个孩子以后能够有机会找到亲生父母,回家后两夫妻将他的襁褓洗干净保存了起来,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李忆祖”。
在中国养父母的悉心照顾下,李忆祖一天天的成长了起来。
![]()
因为有着和中国小孩完全不一样的外貌,小的时候李忆祖经常被小伙伴围观,这让他非常的苦恼。
大概7岁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哭着跑回了家,眼泪汪汪的问养父母“我真的是被捡回来的野孩子吗?”
养母心疼的把李忆祖抱在怀中,思量许久,最终还是把事情的真相都告诉了他。
虽然心里面早就有怀疑,但一听自己真的是被捡来的,李忆祖伤心坏了,哭的上气不接下气。
“别人怎么说其实都不重要,在我和你父亲的心中,你早已经是我们的亲生儿子了。”
养母一边温柔的给李忆祖擦眼泪,一边教他做人做事的道理。
![]()
在养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李忆祖渐渐从身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恢复了往日的开心活泼。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养父母的生活条件好了不少,11岁的李忆祖也因此接受了非常完整的初高中教育。
1958年,20岁的李忆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
上大学的时候李忆祖经常被同学们误认为是外国人,这让他烦不胜烦,渐渐养成了一个主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毛病。
每次当看到有不认识的同学打量自己,他都会大方的走过去,用地道的天津话认真的告诉对方:“我叫李忆祖,是从小就在天津长大的中国人,不是老外。”
![]()
1961年,21岁的李忆祖从地质学院毕业,被分配到了北京的一家单位工作。
能在首都工作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李忆祖却对这样的分配非常“不满意”。
拿到分配通知书的第一时间,他就执意去找校方想要换一个地方。
李忆祖为什么不接受学校的分配,他是想要回天津在养父母的身边尽孝吗?
![]()
二、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那里的情况非常艰苦,你确定真的要去?”
“我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为人民服务,所以我十分确定。”
看着李忆祖坚定的眼神,学校负责分配的工作人员冲着他竖了个大拇指,然后一笔一划的将他的分配地改成了新疆。
就这样风华正茂的李忆祖加入了新疆自治区的地质科考队,每天都奔走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工作环境确实很辛苦,但李忆祖的心情却非常的不错。
这是因为新疆有一些少数民族的同胞也长着一副外国人的脸,和李忆祖很像,所以在这个地方没有多少人会在意他的长相。
![]()
1964年,经同学写信介绍,李忆祖认识了一个在山西大同地质队工作的苏州姑娘。
从事着一样工作的两人用书信交往了一年,发现对彼此都很满意,于是在1965年结婚组建了家庭。
虽然身份变成了夫妻,但由于工作的原因,两个人婚后一直都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一年见不了几次面。
直到1972年的时候,李忆祖的妻子主动申请调到了乌鲁木齐156地质勘探队,两人这才结束了分居两地的生活。
夫妻团聚的日子过了大概两个多月,李忆祖就因为支援西藏的建设离开了家。
这一走又是一年多的时间。
![]()
长期在新疆工作让李忆祖的生活习惯和说话口音渐渐和当地人变得一模一样,所以他经常被认为是土生土长的新疆维族同胞。
1975的一次外出考察的过程中,李忆祖和同事所乘坐的汽车不小心掉进了水沟,怎么都弄不上来。
实在没有办法,大家只能到附近去找人来帮忙。
可因为双方的语言不通,同事们寻找老乡帮忙的打算都落空了。
就在所有人都无计可施,以为要徒步走回去的时候。
李忆祖凭借自己“以假乱真”的外貌,竟然带来了好几个帮忙的维族老乡。
在老乡们的全力帮助下,水沟里面的汽车被完好的弄了出来。
![]()
重新坐上车同事们纷纷打趣李忆祖,说原以为他是个“假老外”,没想到实际上却是个“假老维”。
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因为工作的需要,李忆祖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勘探队,被调到了教育系统工作。
和需要在野外被风吹日晒的勘探工作相比,教育系统要安逸的多,工作基本都是在办公室里面完成的。
但李忆祖是个根本就闲不住的人,这份安逸反而让他很不习惯,总觉得有劲没地方使。
于是他每天都主动找工作干,把自己变成了整个单位里面最忙的人。
就这么忙忙碌碌的李忆祖终于来到了60岁退休的年龄。
![]()
辛劳了一辈子,突然闲了下来无事可做让李忆祖感到各种不适应,慢慢竟患上了失眠健忘的毛病。
这可把儿女们给急坏了,连夜就准备带李忆祖去医院治疗。
知道自己是什么情况的李忆祖拦住了孩子们,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别折腾了,我这毛病都是闲的,找份工作发挥发挥余热肯定就能好。”
![]()
三、
就这样,花甲之年的李忆祖重新担任了乌鲁木齐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自治区青少年科技讲师团讲师,开启了自己义务讲学的生涯。
作为一名资深的地质学家,李忆祖的涉猎很广,天文、地理、环境生态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
每次他的演讲都能给孩子们科普非常多有用的知识。
随着演讲的次数越来越多,慢慢的老爷子发现光凭嘴巴这么干讲不利于孩子们理解,有些时候内容也显的比较枯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忆祖找专业人士咨询了一番,然后自掏腰包购买了电脑和扫描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
![]()
东西买回来后他熬夜学习操作方法,一点点摸索着开始制作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
自从有了这些东西辅助,李忆祖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了很多,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
经常要短期内连续奔波好几个学校,才能满足所有孩子们想要听课的愿望。
在这种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氛围中,李忆祖的精气神越来越好,看的家人们啧啧称奇。
2011年,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摄制组来到新疆,想要找一个专业人员带他们去拍摄需要的素材。
听说此事后73岁的李忆祖带上了自己曾经的装备,毛遂自荐担任了摄制组的向导。
虽然年事已高,但在高山密林中穿梭的时候,他的身手一点都不比年轻人差。
在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地质人的带领下,央视摄制组很顺利的完成了所有的取景,花的时间比预计少了整整一半。
这样的事情在李忆祖的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
![]()
2015年的时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和共青团北大委员会联合举办了“万个故事献祖国”公益活动,邀请12名来自新疆各行业、不同年龄段的“平常人”到北大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77岁的李忆祖是其中的一名主讲人。
1月4日下午,精神矍铄的李忆祖出现在了北大的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自己在新疆的工作,和新疆的故事。
参加完活动的第二天,李忆祖都来不及出去逛一逛,就一个人坐飞机赶回了新疆。
他之所以这么匆忙,是因为1月中旬还要坐十八个小时的火车去博乐做义务讲座。
![]()
如此紧密的工作安排就算是年轻人都会感觉吃不消,李忆祖却乐在其中,没有任何的怨言。
现如今李忆祖老人已经87岁高龄,但还是会经常外出讲座。
一次面对记者的采访,满头白发的他笑着说道:“我虽然长着一副外国人的脸,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所以请不要叫我老外,我最恨这个称呼了。”
相比于长相和血脉,信仰和真心才是最最宝贵的。
李忆祖这个外裔中国人,真的拥有一颗金子般的赤诚之心,这样的人怎么能叫人不敬佩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