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从1945年底各路大军大杂烩,到1949年形成百万大军,部队扩充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征兵融俘,另一个重难点,就是对不同系统将领的使用与整合。
两个方面各有各的难度,相对来说,对将领群体的整合可能更难一些。
我们结合一些进步神速的将领,和一些略显失意的将领,试做一观察。
一、四大红人
几位比较顺利的,分别是1纵司令员李天佑、3纵司令员韩先楚、6纵司令员(曾任8纵)黄永胜和12纵司令员钟伟。
李天佑若是健康状况没有在抗战时期恶化,也就无所谓在东北红人不红人了,以八路军主力团长的地位,无论跟着罗帅到山东,还是和聂帅到晋察冀,都是当仁不让的头号战将。
去苏联治病好几年耽误了进步,到解放战争时期回国,已然落下同批将领一大截。幸亏林总慧眼识英才,硬生生把他提拔为第一纵队的司令员,从此稳坐显位。
韩先楚属于全程加速式的将领,逮到机会就能上,尤其是遇到对脾气、对套路的领导,更是跑的飞快,甚至不乏坡道加速超车的劲头。像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等等,敢那样从险用兵,在东北解放战争形势尚不明朗的条件下,这样打几乎是赌上了军事生命的巨大价码。很幸运,韩先楚都成功了。
黄永胜多年来战斗状态一直保持得不错,也一直处在高级领导的视线中。他的情况论述已多,就不再多说了。
以上三位的共同特点都是战斗力极其突出,是我军各个时期主战单位的军事主官,单论指挥功力都是一流的存在。
钟伟略有不同,与前面11位纵队司令员(李天佑、刘震、韩先楚、吴克华、万毅、陈光、洪学智、邓华、黄永胜、詹才芳、梁兴初、贺晋年)相比,钟伟名位较低,是后一辈师级干部中的佼佼者。甚至与359旅旅长刘转连、新四军3师的两个旅长吴信泉、彭明治这些人相比,资历也不见得过硬。能提拔上来,纯粹就是因为2纵5师战斗力十分凶猛,被誉为东野头等主力师。
这种事也就是在东野能发生,排名靠前的主力师师长出任纵队司令员,破格提拔,不讲山头派系,唯才是举。
对比一下其他野战军,基本要与所属地挂钩。比如华野11、12、13纵,都是哪来的部队用哪里的将领。尤其是胶东13纵,把从未在主要战场打过仗的周志坚提拔上来当纵队司令,多半看的是许司令的面子。
中野11纵是冀鲁豫部队最后升起来的军区部队,叫冀鲁豫干部王秉璋出任司令员。至于12、13这些后组建加撇出去没办法要回来的,都是老区的干部,不仅刘邓首长顾不上,连徐向前在一线也顾不上,矬子里拔大个,有谁算谁。
二、五大憋屈
头一位是杨国夫。杨国夫1945年8月担任山东7师长,之前还担任过渤海军区司令员。四野系统有两个国夫,一个杨国夫,一个徐国夫。
![]()
杨国夫早在抗战时就当上山东军区渤海军区司令员,与陈士榘、王建安、许世友等并驾齐驱。这几位都是什么段位?
1945年山东八个主力师,杨国夫是第7师师长。7师与梁兴初1师、罗华生2师那种还不太一样,那是一个军区分出来的两个主力师部队,从规格上略低一些,杨国夫是整个二级军区组建的主力师。
那为什么杨国夫连一个主力纵队司令员都没混上,常年只当副职呢?
未完待续。
最后,推荐一个非常棒的深度历史类公众号,我也常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