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泉州市晋江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开赛。经过预选推荐和全国复赛,最终46支参赛队伍的1743个项目晋级全国总决赛。其中,北京代表队110个项目入围,参加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领域共28个赛道的角逐。
晋江国际会展中心C馆被隔出一间间路演厅,不同别类、不同赛道的项目平行进行着最后的角逐。博士后们除了介绍自己的项目之外,还要回答评委的问询并当场电脑亮分……据了解,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赛事。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的8006个博士后项目(方案)报名,参赛总人数达3.6万人。总决赛为期三天,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四个组别,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七大战略新兴领域,北京代表队涉足28个赛道的角逐,巡天瞰地——面向天空地异源传感器的时空智能通用视觉感知引擎、大功率超高能量密度模块化动力电池、机器人智能关节成套技术应用等等,从列出的项目名称中就可见其十足的含金量。
在北京展区,一部名为“柔采”的草莓机器人正在模拟出来的高架草莓大棚里有条不紊地采摘着草莓,柔性硅胶做成的机械手在遇到青色草莓时果断避过,专门针对红色成熟果实“轻柔下手”,“机器人搭载的高清摄像头,能像人眼一样通过颜色判断草莓成熟度,同时定位果实位置,连叶片遮挡的草莓也能识别。”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项目代表杨立超介绍说,机器人采摘还利用气体的呼吸原理,将采摘损伤率控制在3%,同时还能通过在线分级技术对草莓进行大小分级,无需采摘完成后再人工二次分拣,符合高端市场及出口对果实品相的要求。
据悉,本届大赛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是成果展示与交流合作的桥梁。总决赛期间还将同步开展博士后揭榜领题、成果转化、创业服务、人才招聘和主题交流等配套活动。
现场
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马晓腾
机器人与医生“心灵相通”
马晓腾,心血管病博士后,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心血管病中心主治医师、副教授。其全身心投入的创新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导航及辅助系统的研发,“杀”入生物医药与大健康赛道的决赛。
马晓腾介绍,手术机器人在医疗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多,但如果遇到复杂手术,机器人则无法独立操作。此外,医生在血管狭窄处放入支架时需要真实的触感,“感觉到阻塞时需要及时调整走向,但如果操作机器人就会完全失去‘手感’,很可能造成血管穿孔。”马晓腾解释,团队目前研发的这款智能手术机器人可以同时握住多套器械,对复杂病例也能操作自如。同时还加装了力反馈采集系统,使得医生能够与机器人“心灵相通”,可以获得完全真实的手术反馈。
马晓腾介绍,目前这款智能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动物临床实验阶段,预计明年上半年开展临床前沿研究,到年底陆续开展注册临床实验,“此次参加大赛,希望与国外同步推进相关的研发。同时,也期望能得到融资用于技术的研发迭代。”他说。
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彭庆魁
让无人机告别“电量焦虑”
作为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位博士后,彭庆魁带着“大功率超高能量密度模块化动力电池”项目,走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上的“高端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传统电池成为无人机的短板。民用无人机续航短、重型运输无人机载荷不足,甚至极寒环境下直接“趴窝”。带着这些问题,彭庆魁带领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找到了电池“短命”的核心症结,创新研发出复合式固态化技术。“这套技术就像给电池穿了层‘金钟罩’,用固体电解质替代传统液体电解质,既抑制了危险的锂枝晶生长,就算电池被钢针刺穿也不会冒烟起火。同时,搭配超薄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直接翻倍,使用时长也就跟着翻倍。”彭庆魁拿起自己随身携带的电池样品介绍,“如今,我们的电池能在-40℃的极寒环境稳定运行,轻松覆盖全国地域使用需求。”
据悉,这项技术已在军事、植保无人机、边境巡逻机、电力巡检等领域得到应用,已经准备量产化,“我们希望通过这场大赛对接下游客户,以此考量出布下多大产能。”
(北京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