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日本山形县搞了个新制度,“紧急枪支狩猎”,简单说就是市区发现熊,市政当局能让猎人开枪。
结果刚落地,鹤冈市和米泽市就先后用上了,虽然两次都没真把熊打死,但过程里的问题全冒出来了,比如怎么保居民和猎人安全,市政里还没人能挑大梁。
这新制度刚试水就暴露这么多麻烦,倒也给其他地方提了个醒,应付熊患,光有规定可不够。
![]()
最先“吃螃蟹”的是鹤冈市,9月20号那天,他们搞了全国第一次紧急狩猎。
早上10点开始,市区发现熊的消息一个接一个来,到11点10分,终于锁定了,一头熊躺在一户人家的花园树下睡觉。
警察、狩猎协会的人还有市政官员赶紧往现场跑,可到了跟前却卡住了。
按日本《警察职责执行法》,警察只有“特别紧急情况”才能开枪,熊一动不动的,谁也没法判断“紧急”,总不能对着睡着的熊开枪吧?
![]()
鹤冈市“惊魂50分钟”,熊醒了才敢开枪?
市政官员只能在附近居民家里盯着熊,一边跟市里报情况,比如路上封了多少段、跟居民通知到了没。
本来想等准备好紧急狩猎用的臂章再动手,但后来发现熊根本不等人。
等到12点20分市长终于点头同意开枪,大家刚要拿臂章,熊突然醒了,还一个劲往地板缝里钻,甚至往屋里的狩猎协会成员那边靠。
![]()
这下“紧急情况”算齐了,警察立马指挥人从窗户缝往上开枪,12点25分就把熊搞定了。
这50分钟里,最悬的就是熊没醒的那段时间,要是熊一直睡,难道就一直耗着?万一它醒了扑人,后果真不敢想。
鹤冈市这事儿算勉强搞定了,但回头看,能成其实有点“赶巧”,刚好熊醒了,刚好地面是泥土,要是换个情况,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而这背后,其实是紧急枪支狩猎必须过的“四道坎”,每一道都不轻松。
![]()
按规定,得满足动物进了居民区、情况紧急、除了开枪没法抓、还不能伤人这四条。
前三条还好说,第四条“不伤人”,鹤冈市农山水产振兴课的五十岚隆都说“尤其难”。
猎熊“四道坎”,地面、枪支、角度一个都不能错
为啥难?你想啊,子弹要是打在熊身上再弹出去,万一打到居民怎么办?
![]()
环境省早就想到这点,建议在草坪、田野这些软地面猎熊,就是怕沥青路让子弹跳弹。
这次鹤冈市运气好,熊待的地方是泥土,没这顾虑。
而且他们还特意选了威力小的猎枪,开枪也不从水平方向打,而是从上面往下打,就怕子弹穿到别的房子里。
这些细节看着麻烦,但少一个都可能出乱子,要是用了威力大的枪,或者在沥青路上打,说不定就不是“抓熊”而是“闯祸”了。
![]()
不过比安全细节更头疼的,是没人能扛事。
这个月鹤冈市把紧急狩猎的决策权下放到地方官员手里,可五十岚隆说了大实话,“这活儿得懂法律、懂熊的习性,还能跟警察、狩猎协会平起平坐说话,现在根本没人能做到。”
不光没人,市政官员连前期的交通管制、通知居民都搞不定,上次全靠警察帮忙才没耽误事。
这制度就算定得再细,没人执行、各部门不配合,还是白搭。
![]()
米泽市这个月6号的事更能说明问题,那天一头熊躲在住宅区的灌木丛里,放了两个捕熊箱都没用,僵持了8个多小时,最后觉得能从二楼往下开枪,才决定启动紧急狩猎。
结果呢?熊自己钻进了捕熊箱,枪根本没开,本来想靠制度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靠熊“配合”。
这事儿暴露的问题很明显,应急方案不能只盯着“开枪”,还得有备用计划,不然像这样白忙活一场,既浪费人力,下次再遇到熊,大家心里也没底。
![]()
山形县这“紧急枪支狩猎”制度,算是应对熊患的一次尝试,但两次案例下来,安全保障、人才短缺、部门协作这三个坑都摆在那。
要想让这制度真能用好,光靠现有的规定不够,得把“不伤人”的标准再细化,比如哪种地面、哪种枪、哪个角度最安全,都列清楚,还得赶紧培养能扛事的人,别等出事了才发现没人会做决定,更重要的是,市政、警察、狩猎协会得提前把活儿分好,别到时候临时凑一起瞎忙活。
日本现在不少地方都有熊患问题,山形县的这个尝试,说不定能给其他地方参考。
![]()
但说到底,应付熊患不光是“怎么抓熊”的事,还得平衡居民安全和动物保护,这背后需要的,可能是比“紧急开枪”更周全的长远办法。
总不能每次都等熊闯进市区了,才手忙脚乱想办法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