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越老越怕黑?
![]()
不是怕黑本身,是怕一个人躺在那儿,想的全是“这一生,到底值不值”。
![]()
我奶奶七十二岁那年,半夜突然醒过来,拉着我的手说:“你说人死了,是不是就真没了?
连梦都做不着了。
”我没敢答,怕一开口,她的眼泪就掉下来。
后来她天天给孙子讲她年轻时在粮站上班的事,讲得比电视连续剧还细,讲着讲着,眼神亮了。
这不是矫情。
全国六成多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夜里都这么熬着。
不是怕死,是怕被遗忘。
你手机里存着几百个联系人,可你妈八十岁生日那天,只有三个电话打进来——一个是物业,一个是快递,还有一个是你。
可有人真活明白了。
北京一个老爷子,退休后每天去社区图书馆,帮孩子查资料,教他们用老式收音机。
他说:“他们听不懂我讲的‘广播剧’,可他们愿意坐那儿听,我就觉得我还顶用。
”他养了只猫,猫死了那天,他没哭,把猫的爪印印在本子上,写了三页纸。
上海有家医院开了个“生命门诊”,不是治癌症,是治“怕死”。
医生不给你开药,让你翻老照片,写一封信给二十年前的自己。
有个老太太写完,说:“原来我那时候,也挺勇敢的。
你别觉得这事儿离你远。
你爸最近总翻旧相册,你妈开始记日记,你爷爷半夜不睡,盯着窗外发呆——那不是糊涂,是他们在偷偷和时间谈判。
别劝他们“想开点”。
他们比谁都明白,想开点没用。
真正管用的是:你蹲下来,听他们说一句“那时候我……”,然后说一句“后来呢?
你陪他们整理一箱旧物,不是为了怀旧,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你记得。
你记得他们年轻时的笑,记得他们摔过的跤,记得他们藏在抽屉底下的那张火车票。
现在抖音上十几亿播放的“银发故事会”,不是为了感动你,是为了让老人听见:有人在听。
养只狗,教孙子用微信,去老年大学学拍照,甚至只是每周五雷打不动地去菜市场和卖豆腐的大姐唠两句——这些都不是消遣,是他们在悄悄给自己续命。
死亡不会因为你不提它就消失。
但活着,可以因为有人记得,就多出几斤重量。
你不需要伟大。
你只需要在他们说“我这辈子……”的时候,别急着打断,别忙着劝,别转身走开。
你坐那儿,听。
听完了,说一句:“你再说一遍,我想再听一遍。
那瞬间,他们就赢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