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博物馆里何尊的文物视频时,不少人会被“余其宅兹中或(国)”的铭文打动。这枚西周青铜器上的文字,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记录。作为每天都在说的词,要是被问起“中国为何叫中国”却答不上来,确实挺尴尬。
![]()
“中国”里的“中”字,在甲骨文里长得像一面插在地上的旗帜,周围还有人围着,本来就有中心、核心的意思。古人观察星空,看到所有星星都绕着北极星转,就觉得人间的中心也该有这样的“核心”。周武王伐纣后特意寻找“土中”,最后选定伊洛平原定都,觉得这里就是大地的中心,建起的都城自然成了“中国”。最早的“中国”,指的就是周天子住的京师,和周边的“四方”相对应,就像《诗经》里说的“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思是好好治理都城,才能安抚天下。
![]()
后来“中国”的意思慢慢变了。西周之后,它不再只是指一座城,开始代表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原核心地带。古人觉得中原是“聪明徇智之所居”,有最先进的文化和礼仪,和周边的“四夷”形成对比。但这种“中心”不是固定不变的,就像唐朝之后南方发展起来,原本的蛮荒之地变成了文化先进区,“中国”的范围也跟着扩大。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时就意识到,“中国”的强大不在于固守边界,而在于吸收好的东西壮大自己。
![]()
很长一段时间里,古代王朝都用“汉”“唐”“清”这样的朝代名自称,外国人也多叫我们“丝国”“唐土”。“中国”作为国名和外国对等,最早能追溯到《史记》里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把汉朝和大宛、大夏这些国家并提。元朝时,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里第一次明确自称“中国”,明清也沿用这个说法,但还没正式定为国名。
![]()
真正让“中国”成为正式国名,和近代国际关系有关。1689年和俄国签《尼布楚条约》,文书里“中国”和“鄂罗斯”对应出现,这是第一次在外交文件里用“中国”代表国家。鸦片战争后,和英、美等国签条约,“中国”逐渐取代朝代名,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国名。辛亥革命后有了“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这个名字被正式确立下来。
![]()
现在说“中国”,早就不只是“天下中心”的字面意思。它是刻在何尊上的文明密码,是各民族融合的共同体,是外交文件里的庄重称谓。这个名字里藏着五千年的变迁,藏着开放包容的智慧,更藏着亿万国人的归属感。知道它的由来,才算真正读懂“中国”二字的重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