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发了篇评论《豢养粉丝,是企业家塌房的开始》。很多人都将这篇文章视为对近期热议的小米是被上头定调了。可我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
![]()
百度教育里针对“豢养”二字,有一个解释,多为拉拢、收买的意思。如,“这个黑帮头目用金钱和恐吓手段豢养了一大批打手,为执行各自非法任务。”
半月谈直接用了这两个字,意图很直接也很明确。
就是要批判,有些企业家是热衷培养粉丝的。
企业不去想方设法把产品做好,却是费尽心机的在出了问题时,幻想粉丝帮自己说话,企图颠倒逻辑、混淆视听是不可取的,是自毁其途的。
![]()
一个做产品的企业,本质是为消费者服务的。试图让粉丝帮自己说话的行为。既异化了企业和消费者关系,又蒙蔽了真正消费者辨别事实的眼睛。
随后举了三个代表真诚对话的例子,理想、华为、黄晓明。
一来强调消费者没错,消费者会看清楚真正的事实后,不仅理智而且极具包容性。
再则重申只有真诚的对话,完整且坦诚的意见输出,才是面对问题时的正确态度。
豢养二字因为指向性过于明显,便理所当然的和“黑公关”呼应了。
于是很多人在文章特意提了理想和华为以后,就像做了排除法,定性这篇文章是对小米的批判。
扒一扒,最近发生的事。
第一财经:《别让年轻人第一台车,成为最后一台》。同时,微博出了一个热搜#为什么雷军的口碑变了。
紧接着雷军在在2025 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呼吁企业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紧接着,浙江日报发布评论:《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 经济观察报:《小米之“祸”》和《造车最不能少的是敬畏心》。
这一切看似都是对小米和雷军的声讨。
一边将舆论的骂声归结为小米过度营销后的反噬,一边将雷军的呼吁绑定为,对舆论的污名后对事实的不管不顾。
因此,便出现了两种节奏两种极端,一则所有批判小米的全是友商的黑公关;另一则,所有不让媒体发声的全是雷军养的爪牙。
事实是什么?小米真的一无是处么?舆论有没有发声的权利?媒体又能不能对企业做出监督发出评论?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小米也有好的产品和相应的社会价值存在即合理,大众有评论的权利,媒体也可以做出尊重事实的报道和监督。
可要承认的是,看热闹的人很多,容易被带节奏的人也很多。
这个时候有人蓄意释放信号,引导舆论,很难保证,所有的义愤填膺背后到底是出于对事实的关心,还是对片面之词的情绪共鸣。
事实上,小米和雷军被骂惨了,连带支持雷军的也被波及。当然对小米监督的媒体也同样被冲了。
针对产品的质疑、针对企业的监督、都是正常的。
问题就出在,水搅浑了,一个事成了另一个事,关心真相的人看不到真相,该被关注的得不到关注。
就跟乒乓球的饭圈一样,一旦丧失了理智,自己看自己都对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所以问题早已不仅仅针对小米和雷军,而是要敲山震虎,科技圈不该搞饭圈,乌烟瘴气,不伦不类还不清不楚。
半月谈此次的发声很简单。企业不去干企业该干的事,搞这些乌七八糟的,不是过分,是丢人了。
不去卷科技,却在试图搅浑舆论,不就是典型的不敢正事么?是发展得很好了?
所以,谁的粉丝,谁就要为粉丝行为买单。
但凡搞片面化意识形态的,都要挨上大板!
不要搞饭圈文化,不要搞饭圈文化,不要搞饭圈文化!
企业的职责就是做好产品服务好社会。
企业家的责任就是监督企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出现了偏差能够及时地识别改进,并且保持对公众的坦诚。
要把口碑好不好的评价权,真正的交给消费者。要把监督权和评论权,还给媒体。
而发声,要事实和依据,不要只讲观点和口号。
否则,不仅不够真诚,还往往成了滋养又一次反噬的口粮。
与其说这是对小米和雷军的定性,不如理解成对科技产业的警惕和反思。
最后,祝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