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宁扬城际过江段盾构工程的监理单位一敲定,这条连接南京和扬州的跨江地铁线立马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按照最新的施工安排,过江盾构要在2025年8月底开工,2029年7月底才能结束,再加上后续的调试和验收,全线通车得拖到2030年去了。原本说好2026年试运营,这下直接推迟了4年,不仅让宁镇扬一体化的盼头落了空,还把跨江工程里藏着的技术难题和两地的利益纠葛都摆到了台面上。
![]()
宁扬城际总长57.8公里,设16个站,设计时速160公里,建好后南京到扬州上班只要30分钟,听着挺美,可卡在4.03公里的过江段上动不了。南京之前修的应天大街长江隧道、定淮门长江隧道,都是公路隧道,最长的也就建了5年,可宁扬城际的过江段不一样,得用直径8.24米的超大盾构机钻过长江主航道。底下全是淤泥质黏土和粉砂层,施工风险特别高。更麻烦的是拆迁,跨江段涉及南京栖霞区和扬州仪征市,到2025年8月,还有12%的拆迁协议没谈拢,施工场地都交不出来,工程自然没法推进。
而且南京和扬州对这条线路的想法不一样,也让工程更难推进。南京段本来2022年就该全面开工,可到2025年8月,只有8个站在搞主体施工;反观扬州段,已经有4个站盖好了顶,盾构隧道也挖了30%。有专家说,这就是两地的定位没谈拢:南京想靠这条线多辐射仪征,扬州却想把它融进自己的地铁网,甚至琢磨着把线路延伸到扬泰机场,搞个“环城地铁圈”。想法不统一,南京段在资金拨付、施工协调上就慢半拍,拖了整体的后腿。
![]()
其实南京修过江通道的经验不少,现在已经有13条过江通道了,规划到2035年要建到25条,平均每4公里就有一个。之前的应天大街长江隧道5年完工,扬子江隧道6年,就连地铁10号线的过江段,也才花了3年。可宁扬城际的过江段要修56个月,比同是市域铁路的宁马城际S2号线还慢14%,宁马的过江段才2.3公里,工期48个月。
之所以差这么多,一方面是技术要求不一样。南京本地地铁过江用的是6米左右的盾构机,宁扬城际要拉更多人,得用8.24米的,一台机器就有1000吨重,光组装调试就要多花30%的时间。更关键的是,宁扬城际要协调江苏、安徽两省的发改委,还有南京、扬州两个市,而南京自己的过江工程,市里就能统筹,不用层层报批,自然快得多。
![]()
面对工期推迟,扬州提出先把仪征段通了。现在仪征的万年路站、工农路站都已经封顶,天宁大道站到开发区站的盾构隧道,2025年底差不多能挖通。要是先开通仪征到扬州西站这25公里,能覆盖仪征城区和扬州汽车工业园,每天大概能有2万人次坐车。可这想法落地难,首先是运营资质的问题,跨市的线路得省交通部门统一批,扬州要单独申请,得跟南京、省铁路集团等多方协调,光走流程就要18个月。其次,万年路站本来是中间站,没留调头的地方,要单独运营,得再花2.3亿元改造,还得多等9个月。
![]()
虽说困难多,但宁扬城际的作用确实重要。线路通了之后,南京仙林湖到扬州西站,坐高铁要50分钟,自驾得1小时10分钟,坐地铁能分别省40%和50%的时间。而且南京龙潭片区一直没通地铁,这条线正好补上缺口,还能带动龙潭港和仪征汽车工业园的合作。现在龙潭长江大桥已经通车了,南京到仪征开车只要6分钟,以后地铁和公路配合着用,出行会更方便。
为了能让工程快点推进,专家出了几个主意:一是学宁滁城际,在南京北站设个换乘站,不用单独修那么长的过江段;二是让省铁路集团牵头,省市一起出钱出力,统筹施工;三是在龙潭长江大桥上提前留好地铁通道,免得以后重复建设。要是这些办法能落实,2030年说不定真能坐上宁扬城际,实现“半小时通勤”的目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