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中美在吉隆坡结束了一场“静悄悄”的磋商。美国财长贝森特一句“美方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被全球市场疯传,仿佛贸易战就要鸣金收兵了。但把一句话拆成主谓宾再读一遍就会发现:枪口只是从额头挪到胸口,扳机仍扣在食指上。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一、“软话”背后先算三笔账
1. 通胀账:9月核心CPI同比仍高,再加100%关税,超市货架瞬间变投票箱里的定时炸弹。
2. 选票账:距离大选不到两周,“对华强硬”必须保留,但“物价别涨”更要写进标语,唯一折中就是“暂停”。
3. 弹药账:关税条目原封不动躺在海关编码里,谈判代表私下放风——只要中方在芬太尼、产业补贴上“配合度”不足,随时“重新上膛”。一句话,保险栓按下,子弹没销毁。
![]()
二、五个半小时,只够贴一张“创可贴”
双方把过去五年的摩擦点重新翻炒:海事物流、芬太尼、农产品、稀土、出口管制……最后只挤出一句“初步共识”,连联合声明都不敢发。
- 关税暂停期:11月10日是双方豁免清单的“死线”,谁先松手谁在国内先丢分。
- 稀土牌:美方主动把“稀土安全”摆上桌,等于承认被“卡脖子”;中方顺势提出“技术换资源”,要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松指头”。
- 供应链:从沙子到芯片,连环博弈刚开局。
![]()
三、APEC前夜的“双人舞”
吉隆坡的timing比内容更关键——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即。
- 特朗普要的是“我把关税悬在头顶却没落下”,对内示强,对外示稳。
- 中方要的是“可预期”,给外资一颗定心丸,冲刺全年经济目标。
于是双方默契按下“暂停键”,给媒体一个正面标题,给市场一个喘息窗口。BBC说得直白:“在华盛顿,对华政策的最大风险是失控;在北京,对美关系的最大诉求是可预期。”
![]()
四、世界为什么比中美更紧张?
东南亚怕订单转移戛然而止;欧洲怕被“选边站”从地缘政治延伸到供应链;新兴市场怕美元潮汐叠加贸易壁垒引发资本外逃。中美枪声一响,全球经济就像被放进CT机,每一轮扫描都照出新裂痕。吉隆坡哪怕一句“软话”,也被外界放大成和平鸽。
![]()
五、结语:松扣≠解扣,赛道只是换道
贝森特的“不再考虑”不是句号,是逗号。国会山,反华法案仍在排队;科技出口管制、印太经济框架、数字主权,竞速没减速;中国产业链外迁与国产替代,也不会因一句软话而松油门。
![]()
但当“打不起”成为双方决策层的底层共识,理性就获得了更大话语权。吉隆坡的五个半小时,没能终结贸易战,却给全球市场抛下一枚“预期锚”——在不确定性海洋里,哪怕一根浮木,也能让漂泊的船只暂得喘息。下一阵风浪何时袭来,没人能预报;但至少在APEC开幕前夜,双方把拳头藏进袖口,没有直接挥向对方。对动荡的世界经济而言,这已算难得的好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