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90%的职场人都存在加班,更有人24小时待命,连请假都感到羞耻

0
分享至



国庆假期刚刚结束,你休息得如何?是宅家躺了八天,还是出去旅游了?

对于一些职场人来说,这个假期可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放松,甚至比上班还累。

有人订好了去旅游的机票,却依旧揣着电脑;有人裸辞却不敢回家,害怕迎接亲戚朋友“何时找到工作”的追问。很多服务行业的打工人更不能休息,别人的长假恰好正是他们的“加班旺季”。

这种紧迫感,似乎已渗透进部分职场人的日常。



01
被加班剥夺的“休息时间”

虽然当下的经济水平早已让我们摆脱粮食贫困,但是这种长期高度运转的工作环境,正在让一些身心俱疲的职场人成为“休息贫困户”。

前些年曝光的“996”“007”等现象,曾引起全网不小的震动。

尽管这种病态的加班现象有所消退,但大多数职场人依旧被加班文化裹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达49小时,已超法定工时(每周四十小时)。

宏观数据的背后,是无数职场人被延长的工作时间。

2025年智联招聘的《职场人加班情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智联报告)指出,近九成受访职场人都存在加班行为,其中38.7%几乎每天加班,只有11.1%能做到“不加班”。每一次的加班时长,都是1~2小时起跳,还有一部分人需要延长到2~3小时。

假期加班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常态,前程无忧《2023职场人五一假期调查》显示,一半受访职场人预期会在小长假期内被安排进公司加班,其中,在国有企业工作的人预期加班占比最高,超过八成。



更让人无奈的是,其中很多加班都是无偿的。智联报告指出,近六成人存在“无偿加班”的现象,其中30%“完全无补偿”,27.5%只得到口头“画饼”认可,没有实际补偿。



与此同时,“隐形加班”的现象正在悄悄侵蚀很多职场人。

社交媒体的普及,让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清,使得越来越多人在非工作时间离开了工位,仍需保持工作状态。

智联报告数据显示,近九成受访职场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隐形加班”,能做到“几乎没有”“完全没有”的人不足10%。

这其中,兼任团队管理和业务执行的中层管理者情况最为严重,49.6%每时每刻都处于待命状态。

有网友如此描述自己的状态,向上应对客户/领导的指令,下要管理团队不能出错,完全将自己活成了“夹心饼干”,两面都不讨好。

还有的网友被要求“24小时待命”,每天晚上10点后工作群的消息只要没有回复,隔天就会被扣上“对工作不上心”的帽子。

当加班文化成为一些职场人的常态,“好好休息”就成了奢望。

02
越来越多职场人,正在陷入“假装休息”

比“没有休息”更可怕的,是现在越来越多职场人陷入“假装休息”而不自知。

人是没去公司,可大脑依旧在“加班”状态,较为典型的情况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情况是,身在休假,实则异地办公。

当代职场人的休假痛点,已从“无假可休”演变到了“有假难休”。

据前程无忧2024年发布的《企业年假制度与职场休假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前程无忧报告)显示,国人均带薪年休假约为10天。而人均实际享受带薪年休假天数仅为6.29天。超过半数的职场人由于“工作繁忙与人手不足”,不得已放弃休假。

有42%的受访者表示休假时也有需要处理的工作事务,如回复工作微信、与客户保持电话沟通等碎片化工作,常被迫开启远程办公,身心无法彻底脱离。

第二种情况,很多人都将休息理解为“身体停滞”,陷入无效放松。

如今,许多人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已转向刷短视频。大多数人将此类消遣视为“放松大脑”,却不知已踏入误区。

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的数据披露,截至2024年12月,短视频用户日均使用156分钟,居互联网应用首位。

据DT研究院调研的《2022青年理想周末报告》显示,当代年轻人周末休息方式中,“看剧、看电影”占41.8%,“躺着啥也不做”占36.5%,这两类为最主要的选择。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24年提出“Brain rot”(即“大脑腐化”)概念时明确指出,大脑若大量接收短视频等高频率碎片化信息,易引发精神疲劳,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李艳也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长期缺觉会体力透支、免疫力下降,而周末睡太久(非适当延长1-2小时)会让脑细胞缺氧缺养分,反而更累。

这也是很多人为何觉得自己明明休息了,反而却更累的原因。

第三类情况,陷入“休息必须有意义”的伪命题,把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如此前爆火的“特种兵式旅行”,核心是讲究高效率高强度,凌晨四五点起床,一天起步打卡8~15个景点,可谓把时间利用到极致。

可这样的行程别说能休息,反而比日常上班还要疲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78%的“特种兵式"旅行者回家后感觉更累,43%表示“记不清看了什么”。

这种对休息的误解与错位,最终让“休息”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消耗。

03

为什么我们“学不会休息”?

“假装休息”的现象,恰恰折射出部分职场人“不会休息”的真相——就算身心俱疲仍不敢休息,或不懂得让身心真正放松。

2025年论文《当代青年为何“休而不息”》指出此现象的症结:瑟列斯特・赫莉认为现代社会无法好好休息的原因在于“失控的努力文化”,即现代人的“效率崇拜”,使其陷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却身心疲惫的困境。

在这种功绩主义的社会氛围下,个体往往就很容易陷入过度的“自我规训”。

一方面个体觉得他们必须在空闲时间里进行自律,以确保对时间的最佳利用,并使其生产力达到最大化。另一方面,规训机制促进了自我审视,这反过来又鼓励了一个被要求不断监测自我工作的被规训的自我。

这一困境也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有关:我们始终奉行“先吃苦,后享福”的延迟满足策略,休息始终被排在最末的次序。

前程无忧报告的数据显示,超四成受访职场人存在“请假羞耻症”,其中14%坦言一请假就感到焦虑和愧疚,30%则表示“看上级脸色决定是否请假”。



这种休息羞耻的心态,正是“规训的自由”在个体身上的直接体现——即便身体需要休息,个体仍会自我监测“是否在偷懒”。

四分之一的受访职场人因个人职业发展主动放弃休假,17%的人就算很想休息,却还是因为种种考量,将假期顺延至下一年。

就像有无数双看不见的眼睛悬在头顶,哪怕就算是想短暂停下,依旧逃离不开自我的拷问。

这背后,未尝不是职场人在生存压力对于外部规则的无奈妥协。

前程无忧报告的数据揭露了这种矛盾心理:面对加班,50.3%的职场人为了生存发展,只能无奈接受加班,20%的人勉强接受,可工作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当“拒绝加班”都可能与“职业稳定、晋升机会”挂钩,请假休息自然会被个体默认为更具风险的选择。

然而我们从未放弃过对“好好休息”的渴望——当我们开始反思“假装休息”,警惕“休息羞耻”时,改变就已经在发生。

休息并非是对努力的否定,也并非是所谓的浪费时间,而是一种懂得“给人生按下暂停键”的勇气和智慧。

暂时脱离紧绷的节奏,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喘息,才能在再次出发时更有力量。来源:腾讯新闻 谷雨数据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摩托车发动机当增程器?大通新车现身工信部申报

热点科技
2025-11-13 13:21:34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越秀领导,被央企告了!

风声声
2025-11-14 16:00:55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不回头了?富士康决定转移3000亿产能,外媒:郭台铭把饭碗端走了

混沌录
2025-10-22 21:54:06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ATP总决赛:辛纳2-0力克谢尔顿,豪取室内硬地29连胜

懂球帝
2025-11-14 23:26:22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浙大才子周一超被执行注射死刑,被按执行床时,他却突然号啕大哭

红豆讲堂
2024-10-21 09:30:24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好事:多名民营企业家获罪后改判,或与中国欲积极加入CPTPP 协定有关

蛙蛙和洼
2025-11-08 10:01:55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硬气拒见!AIT约见郑丽文被怼回,干涉台海内政算盘彻底落空!

达文西看世界
2025-11-13 21:22:07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祖院长事件持续发酵,眼科医生只是其中之一,前任的报复稳准狠!

易会科普
2025-11-13 16:32:56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森林狼传闻:凯文·乐福将价值6000万美元的合同揉成一团扔掉

好火子
2025-11-15 03:44:35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现代蛇类祖先化石出土数十年后确认身份,距今已有3700万年历史

知新了了
2025-11-14 11:59:38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苏州市委书记调整

新京报
2025-11-14 18:38:31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单亲妈妈考察女儿男友,竟酒后发生关系,事后无法收拾……

极品小牛肉
2025-03-25 12:49:18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孩子若福薄命苦,多半是家中留了这3样“旧物”吸走福气

古怪奇谈录
2025-11-06 14:19:04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赵丽颖户外散步被偶遇,网友吐槽身材五五分,和我们普通人差不多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5 01:46:05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日本要求中国就薛剑给个说法,以免影响中日关系,外交部霸气回应

史纪文谭
2025-11-14 17:30:26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震惊!北大研究发现,男性每增加一个亲生子女,死亡风险降低4%

火山诗话
2025-11-13 11:37:14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大批打工人快撑不住了。

爱吃糖的猫cat
2025-11-14 18:50:34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央视改称郭晶晶了,三字微变暗藏强烈信号,霍震霆果然全说对啦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5 03:12:12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高市早苗首次提出对台海出兵,日本高层的反应,果然不出中国所料

普览
2025-11-13 00:31:54
2025-11-15 04:07:00
易话陇原
易话陇原
以新闻的视角,宣传甘肃
170文章数 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头条要闻

中方连发六张双语海报@高市早苗 媒体:总该看懂了吧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数码
时尚
本地
旅游
健康

数码要闻

小米发布Xiaomi Miloco,探索大模型驱动全屋智能生活

“羽绒服+半身裙”,混搭风太好看了!保暖又气质!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旅游要闻

别挤黄果树了!茂兰才是贵州顶流,森林穿洞 + 溶洞探险超上瘾!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