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霜降,地寒水冷,许多老朋友腿疼加重,下床要抬着脚,走两步骨头就发僵,最怕的“老寒腿”又来了。人说“冬病秋防”,这时候食补得跟上。而这时节,有样蔬菜我特别提倡大家吃,它素有“水中人参”的美名,不寒不燥,最能通经养筋、祛湿暖骨,那就是——茭白。中医看它性平微甘,入肝、胃两经,对于久坐不动、血滞气郁、寒湿入骨的体质有好处,真不是什么寻常小菜。
茭白炒肉丝——养筋活血,健脾驱寒
茭白本身就有去湿利水的作用,搭配瘦肉,不只口感鲜嫩,还能补虚养身、增强肌肉力量,对预防腿软腿凉非常合适。
切茭白成丝去涩,加一点鲜姜丝帮助驱寒,肉丝炒六分熟,再下茭白快炒上桌。放点胡椒粉提香,吃的时候全身都热乎了。
![]()
有些人一到天凉关节就僵,看似缺钙,其实是气血不通在作怪。你在家里有没有经常炒茭白?会不会总觉得它跟冬笋没啥差别?可中医讲得明白,茭白属“湿生之物”,能通膀胱湿热,亦可祛寒生阳气。
雪菜毛豆茭白——清中有补,温中带透
这一道菜清爽解腻,雪菜爽口、毛豆补虚、茭白疏通寒湿之气,三者合一,把“通、润、养”做到了巧妙平衡。
炒的时候用清油少许,先炒雪菜,再毛豆,最后茭白,加点温水焖一会儿,既易嚼又下饭。适合胃口不好,每天一顿菜全是热补的人吃完“调节体质”。
你身边是不是有人吃了三天羊肉锅就上火、便干、小便短?那就是“热补无调”。用这一道清口小菜压一压,是再合适不过的办法了。俗话说:“寒不胜湿,湿不离寒”,把这湿寒之气理清了,腿脚才轻松。
油焖茭白——补虚软坚,润中带散
油焖做法比较滋养,适合体质干瘦、易疲乏、汗水多的中老年人。加点葱姜炝锅,滴几滴黄酒,茭白焖到入味即可,吃起来软糯鲜甜。
茭白不属大寒大温之物,又能轻轻扶正,也不至太腻太燥,是不少老胃病人也能接受的食补菜。尤其在深秋,饮食不宜太燥、太辣,这种口味宜人的保健菜刚好。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味口这几年变窄,什么都吃不香?这可不是老了,而是脾胃弱了。用点带点油性、却不腻口的素菜,是“以润代补”的聪明法子。中医讲“脾主四肢”,吃好了,腿脚就有力。
茭白炒青椒——利水通络,调中降火
茭白质地脆嫩,炒青椒可以起到调气化湿、温中助阳的作用,尤其适合腿脚易抽筋、走路发软、身子乏困的人群。
把茭白和青椒都切长条,加点蒜炝锅,清炒至断生。炒得微焦更香,吃起来有股清冽的回甘,特别开胃。
有些人一入冬就倦怠无力,感觉精神容易发散,说好听点叫“冬眠状态”。若从中医来看,这大多是脾阳虚、寒湿困阻经络,吃点清润辛温、去湿养阳的菜,是调元气的不走偏路之法。
那你呢?你觉得“补”是靠大鱼大肉,还是靠每天的一两道小菜慢慢来?日子久了,才知道哪个更灵。
吃茭白,也有一些讲究,别不当回事
茭白虽然好,但寒性体质早晨空腹吃容易胃凉,脾胃弱的朋友推荐烹饪时加姜或葱。同时,茭白不宜生吃也不宜久煮,过生伤胃,过熟失性。
再有,糖尿病人吃茭白需注意搭配,避免与高油、重甜食材同时出现,以防血糖波动影响气血运行。
家里平时常不常炒茭白?有没有人觉得它“没营养”?其实只是不知道,它对腿脚问题、寒湿体质有很实在的改善效果,比起吃一堆补药,更平、每天能坚持,才是真养。
霜降是个节点,阳气藏而不泄,吃得不当,湿寒就可能直入骨里。咱们吃顿热腾腾的饭,不是嘴馋,而是在给身体做准备。下次去菜市场,不妨多看几眼茭白,好好选,慢火炒,吃暖一身通一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