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又到中国传统之一的“重阳节”了,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按照老辈人的说法,这天的天气情况非常重要,能够预示接下来的天气走势和冬天的冷暖!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称“重阳”或“重九”。古人认为此时阳气极盛,但物极必反,此后阴气渐长,气候由秋向冬过渡,是重要的时间节点。
![]()
因此,每到重阳节这天早晨,人们就会找一个高处,远望天边,希望老天能够降下预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祥云”。
因为,重阳节通常在霜降节气前后出现,正值深秋。此时冷空气活动频繁,早晚寒凉,昼夜温差大,甚至北方多地已经开始有降雪了。并且,北方农作物基本收获完毕,南方进入晚稻收割期。古人通过观察重阳节当天的天气,提前规划冬季农事(如防冻、储粮)活动,形成“以天测天”的经验总结(农谚等)。
2025年10月29号,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了,老人说最怕“重阳节一日雨”,什么意思,重阳节下雨有啥预兆呢?下面看看老祖宗是怎么说的!
![]()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说:“重阳之日,天气清明,则冬必寒;风雨交加,则冬必温。”
大意是说,重阳节那天,如果天气特别晴朗、没风没云,没有出现降雨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的冬天可能会特别冷;反之,如果重阳节当天下雨又刮风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则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多半会比较暖和,是个暖冬。
![]()
冬天暖和降雪也会会跟着少,对于人们出行和交通运输有利。但是,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更希望冬天寒冷雪多一些。
因为,冬天冬天雪多,不会融化,覆盖在冬小麦等作物上,就像盖了一层棉被,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使其安全越冬。并且,春天积雪融化后,不仅能够缓解春天的旱情,还因融化时要吸收土壤中的热量,使土壤更冷,这样能够冻死土壤中部分的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爆发。像农谚“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等,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在明代的《田家五行》中也有记载说:“重阳阴,一冬温;重阳晴,一冬冰。”意思是说,如果重阳节当天是阴天(或者下雨下雪)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可能预示着当年整个冬天不会太冷,多半是个暖冬;反之,要是重阳节当天太阳特足、天气特别晴好的话,那么按照老祖宗总结的经验,则往往预示着这个冬天就可能特别寒冷,是个冷冬。
![]()
按照老辈人的说法,如果冬天是暖冬的话,往往会增加来年春天发生“倒春寒”的几率。
气象学上的“倒春寒”,简单来说,就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
倒春寒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可能会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冻害;还可能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和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
结合上面的说法和实际,老人常说最怕“重阳节一日雨”,就是因为,重阳节这天下雨可能预示容易出现暖冬的情况,给农人带来损失!
根据重阳节当天的天气情况预判天气走势的农谚还有下面几个,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
1、九月九,晴,一冬凌;九月九,阴,一冬温;
2、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
3、重阳雨(风),主冬暖;
4、重阳下雨一冬泥;
5、不怕重阳十三雨,只怕立冬一日晴;
6、重阳一阵风,一直晴到冬;
7、九月九,风吹满天哮,一直晴到年。
需要注意的是,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局限性,受地域限制,同样是晴天或者下雨,南北方谚语结论反而可能相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和古时候已经不同了。所以,农谚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还是要以当地的天气预报为准!
我们哈尔滨今年重阳节前后预报有雪,您那边的天气情况如何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