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但在1948年这个解放战争最为胶着的年份,毛主席却下达了一道命令,不是换将,而是斩将:
要求迅速处决晋察冀一名很会打仗的将领黄寿发,并且还特别批示了四个字“不能原谅”,无论是谁求情都不行,可见心中怒极。
此时三大战役尚未打响,我军并未取得全面优势,晋察冀本身就急缺军事干部,主席为何还要从重从严处理呢?这一切还得从黄寿发此人说起。
![]()
黄寿发1911年出生于福建新泉的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他与杨成武一样,都是闽西红军的优秀人才,历史上的来往也非常密切。
土地革命时期,黄寿发担任过红一师参谋长,杨成武是红一师政委;抗战初期,黄寿发担任过八路军115师独立团3营营长,杨成武是独立团团长;
后来黄寿发担任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参谋长,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是杨成武等等。
客观来讲,杨成武最擅长的是根据地发展建设、扩充革命力量,在军事方面不算最拔尖,而黄寿发指挥作战很强,两人之间起到了互补作用。
包括1939年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的黄土岭战斗、多次反“扫荡”,黄寿发都出力极大,1943年杨成武曾患病难以理事,一分区的日常工作也是黄寿发代为处理。
![]()
不仅一分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帅对黄寿发也特别赏识。只可惜,杨成武始终不忘初心,黄寿发却逐渐迷失自我。
日本投降没多久,晋察冀整体进行了一次大整编,黄寿发出任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当时该部也被称为“冀中黄寿发纵队”。
后来晋察冀番号变动很大,到1946年7月黄寿发改任冀中军区参谋长,偏向于后方且少带兵机会,这让他非常着急。遂多次找到军区政委林铁,希望能让自己到前线打仗。
林铁架不住多番请求只好同意,结果黄寿发出击就是大获全胜,让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感叹:以后在打仗方面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直接与聂司令员(聂荣臻)联系。这是给了很大的自主权。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有能力、有资历的干部,最后倒在了男女关系上。
![]()
黄寿发的原配叫何茵,出生于天津一个富商之家,抗战爆发后前往延安,被安排去学习无线电,毕业分配到冀中军区当报务员。
当时黄寿发也在冀中军区,尚未娶妻的他对何茵一见钟情,随即展开猛烈攻势。
何茵刚投身革命,对年纪不大、职务较高的黄寿发没什么抵抗力,1939年结为革命伴侣,并很快有了爱情结晶。
本来两人的生活还算幸福,但在何茵怀三胎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
黄寿发要到前线打仗,家中大小事务全靠何茵操持,身边已有两个、肚子里还有一个,她实在没精力去顾及丈夫,只好请了个保姆单洁英去帮忙。这一帮,就帮出了麻烦来。
![]()
黄寿发级别比较高,在驻地单独有一个庭院,眼下又来了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时间一长,两人都关系就发生了突破。
这种事情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何茵在临近1947年春节时发现了两人都不正当关系,当即大发雷霆,她表示不仅要离婚还要向组织告发黄寿发的丑事,说罢就摔门而去。
当时组织对于这种作风问题非常重视,一旦出现就会扼杀,黄寿发听后心里非常害怕,可他想的不是如何挽救、不是去承认错误,而是想让何茵永远开不了口,这样自己就安全了。
1947年正月初一,黄寿发授意自己的警卫员边振海去打死何茵。边振海是个纪律性很强的人,意识到这样不对果断拒绝,并劝解黄寿发不要做错事。
奈何迷了心窍的黄寿发根本听不进去,只是威胁边振海不得将此事告诉别人,最终决定自己动手。
![]()
第二天,气愤的何茵收拾好东西后返回军区电台,黄寿发知道,若让她成行,自己就完了。于是就在路上枪杀了何茵,连同腹内的亲身苦肉也断掉生机。
做完如此丧心病狂之事后,黄寿发还冷静地将现场布置得像自杀一样,希望能瞒天过海。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保卫部门经过层层筛查,发现多个疑点,然后从警卫员边振海处找到突破口,还原了事情的真相。
凶手抓住了,但如何处置是大问题。有的人认为,黄寿发历史贡献很大,且有出色的军事能力,眼下正是用人之际,应该让他戴罪立功,通过杀敌来补偿罪过。
但更多人认为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如果因为有功就不罚,那何来严肃的纪律?将来其他有功之人效仿该当如何?不能开这个坏头。
![]()
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就没人敢下最终的决定,事情拖了足足一年。直到1947年末,聂司令员才把情况汇报给了中央。
虽然说当下反攻在即,不应将一名能征善战的将来处决,但毛主席更看重的是未来,如果不及时引起全军警觉,获胜之后类似恶性事件只会越来越多。
于是主席给晋察冀军区下达指示:黄寿发严重违背了人民利益……不能原谅,即使他有再强的能力、再多的战功,也绝不姑息!
没过多久,黄寿发在他战斗过八年的阜平县被执行死刑,晋察冀军区特批所有旅以上的干部,只要是想去的,都可以自己或派代表给黄寿发送行。
![]()
1948年5月,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前往西柏坡参加会议,周总理特别与他商谈了黄寿发事件,要求以后要狠抓军区思想作风。
1949年3月的七届二中全会,中央着重强调“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也跟黄寿发事件有很大的关联。一人之死,影响深远啊。
抗战时期的晋察冀一分区在1955年出了名的将军多,如果黄寿发没有犯错,按照他军分区参谋长的职务,大概率能成为中将,可惜啊,自己害了自己。
倒是杨成武真的有情有义,黄寿发被处决后,年幼的女儿无人照顾,杨成武没有担心惹麻烦,多次给上级反映:孩子是无辜的,不该受到父辈牵连,加上黄寿发多年来的功绩,其女儿理应享受到革命干部子女的待遇。
经杨成武力争,组织认同了这个看法,不久杨成武将黄寿发的女儿接到身边抚养。这个处理也很人性化,过是过,黄寿发因为自己的过付出了生命,但他曾经也对革命有功,无父无母的孩子应该受到照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