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3 日,印度做了一个看似商贸选择,实则地缘政治的大动作:它突然宣布要大幅削减甚至归零俄罗斯原油进口。这一举动发生在美国刚祭出对俄 “一级制裁” 的背景下,怎么看都像是配合美国的 “投名状”。
而中国的回应则截然不同,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制裁。这一冷一热,直接让莫斯科看清了谁能共度风雨、谁只能同舟共济。
![]()
10 月 22 日,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公司实施 “一级制裁”,这是其第二个任期内首次对俄采取重大制裁行动。制裁范围不仅覆盖两家巨头本身,还包括其旗下近 30 家子公司,冻结其在美资产,全面禁止美国机构、企业与个人与其发生任何经济往来。
更具威慑力的是,美国威胁对协助这两家企业的外国金融机构实施二级制裁,这意味着任何继续采购俄油的国家都可能面临连带惩罚。
作为俄罗斯原油出口的关键买家,印度的反应出乎市场意料。据能源分析机构 Kpler 的数据,俄罗斯原油已占印度今年进口总量的 36% 以上,而这一深度依赖关系在制裁落地后迅速松动。
10 月 23 日晚,路透社披露,印度多家主要炼油厂已紧急启动 “去俄油” 讨论,其中私营巨头信实工业明确表示将 “完全符合政府指导方针”,实质是启动 “归零俄油” 计划。印度石油公司、印度斯坦石油公司等国有巨头也在全面审查与俄油相关的采购文件,确保符合美国制裁要求。
这种转向极具戏剧性。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进口版图中占比微乎其微,正是借助七国集团设定的价格上限政策,印度以低价大量采购俄油,经精炼后再出口欧洲,既赚取丰厚差价,又成为欧洲能源需求的 “中转站”。
如今美国制裁施压,印度的快速转身让俄罗斯陷入被动 —— 这两家被制裁企业掌控着俄罗斯近半数原油出口量,2024 年其产量占俄总产量的 63%,出口收入更是占联邦预算的 24%。
![]()
印度的动机毫不掩饰。早在 10 月中旬,特朗普就公开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承诺停止购买俄油,为贸易谈判铺路。印方明确表示,此举意在缓解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为达成新双边协议创造条件,本质是拿俄油换取美国在钢铁、药品等商品上的关税减免。
普京虽公开表示 “俄罗斯对制裁已产生免疫力”,但面对这种 “红利享用完毕即切割” 的操作,俄方多年构建的 “非西方能源联盟” 已出现明显裂缝。
就在印度调整采购策略的同时,中国的立场为俄罗斯注入强心剂。10 月 23 日,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迅速回应,明确表示 “中方坚决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单边制裁,中俄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不应受到第三方干涉”。这一表态直接否定了美国制裁的合法性,为中俄合作划出清晰的 “保护线”。
这种立场并非临时应对,而是长期一贯的坚持。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始终保持 “不选边、不搅局” 的态度,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是逆势深化。2024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达 1.0847 亿吨,占自身进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俄罗斯稳居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地位。
即便面临美国次级制裁威胁,中俄能源合作仍在持续推进,双方不仅通过现有管道稳定供油,还在金融结算上实现突破 —— 天然气新管线直接采用人民币与卢布结算,彻底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的支持更体现在全领域的合作韧性上。在欧美企业因制裁退出俄罗斯市场、累计损失超 700 亿美元之际,中企填补了市场空白:比亚迪、极氪等中国新能源车在俄销量同比飙升 4.8 倍,中俄联合组建的汽车全产业链委员会实现发动机芯片自主供应,价格较德国产品低 18%。
![]()
金融领域,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结算占比已攀升至 42%,俄罗斯央行将美元储备砍至 11%,转而增持人民币和黄金,双方设立的 15 亿美元担保基金和数字人民币跨境系统,构建起抵御制裁的金融 “护城河”。
普京多次公开表示 “中国是值得信赖的伙伴”,这一评价背后是现实的战略支撑。在美国主导的制裁试图切断俄罗斯经济 “生命线” 时,中国的合作不仅保障了俄能源出口的稳定,更通过贸易、金融、产业的多维绑定,为其保留了关键的国际活动空间。相较于印度的 “见风使舵”,中国的表态与行动成为俄罗斯在制裁高压下的重要 “呼吸通道”。
![]()
印度的 “急转弯” 本质是一场短期利益交换。其石油部长近期透露,美国已承诺就钢铁关税问题重启谈判,并考虑给予印度药品更宽松的市场准入。但这种以牺牲战略伙伴关系为代价的交易,正在侵蚀印度的国际信誉。
梳理印度近年的外交操作可见,此类 “机会主义” 并非孤例。在中俄关系紧张时,它积极融入美日印澳 “四边机制”;西方疫情最严重时,它突然禁止疫苗出口;俄乌冲突初期高调囤积俄油,制裁加码后又迅速退场。
这种缺乏稳定性的外交风格,让印度在多边合作中屡屡陷入信任困境。新加坡市场分析机构负责人范达纳・哈里指出,印度虽能快速调整供应链,但频繁的立场摇摆将削弱其在全球南方国家中的号召力。
中国的战略定力则源于合作的内生动力。中俄合作的核心是 “你缺我有” 的硬核互补:中国需要稳定的能源保障,俄罗斯需要可靠的市场支撑;中国的机械设备、汽车技术满足俄基建与制造业需求,俄罗斯的小麦、能源则丰富中国市场供给,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2 月,俄罗斯对华小麦出口已首次超过美国。这种基于市场规律的合作,而非政治依附,使其具备抵御外部压力的韧性。
对俄罗斯而言,这场制裁风暴成为检验伙伴关系的试金石。美国试图通过制裁割裂俄罗斯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却没想到反而倒逼中俄构建起更牢固的合作体系。
俄罗斯正酝酿将被制裁的石油企业与俄气旗下子公司合并,组建全球第二大石油巨头,并计划借助与中国的合作消化制裁影响。而印度的退出虽短期内影响俄油出口,但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稳定需求,正在填补这一空缺。
![]()
国际合作从来不是短跑冲刺,而是耐力长跑,信誉则是最关键的 “装备”。印度或许能通过这次 “投名状” 获得短期贸易优惠,但失去的是战略伙伴的信任;中国坚持的多边主义立场,虽面临外部压力,却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中,美国的制裁大棒未能击垮中俄合作,反而让世界看清:基于利益算计的关系终将脆弱易折,而建立在相互尊重与务实互补基础上的伙伴关系,才具备真正的抗风险能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