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心疼,10月26日在峨眉山那个音乐节上,陈粒正唱着那首《走马》,突然之间,她戴着的耳返就这么炸了。现场视频看得人揪心,她整个人明显被吓得一哆嗦,眼眶瞬间就红了,下意识就用手去捂耳朵,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一下有多疼。可你能想象吗?她就这么顿了一下,硬是咬着牙把接下来整整40分钟的表演扛了下来,一直到唱完最后一首《光》才走下舞台。
![]()
演出一结束,陈粒就在她的小号上发了文,道出了原委。她说自己在台上“没说一个字,就是憋着”,因为怕一哭出来就唱不下去了。她心里惦记着的是冒雨来看演出的观众,觉得“观众没有做错任何事情,花钱买了票,高高兴兴冒雨坐车排队进来站着听音乐,辛苦……没有理由要为舞台事故买单”。这份把观众体验放在自己痛苦之上的责任感,真的让人动容。
![]()
但最让人后怕的是,陈粒透露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类似的耳返故障在她职业生涯里竟然已经发生了三次!而且就在这次爆炸事故的三天前,10月23日那场演出,耳返就已经出现严重的刺耳杂音,但问题似乎没能得到彻底解决。她甚至之前就说过,要是耳返再出这种问题,她就“退休”。这次事故发生后,她直接痛哭,还发文说“It hurts, happened 3 times in my career…不是这儿痛,就是那儿痛”,可见这事儿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大。
![]()
所以,陈粒做了一个挺沉重的决定:她要“打个预防针”,开始减少舞台工作。对于一个像她这样热爱舞台、以现场表演为生的唱作人来说,做出这个决定,背后得有多挣扎和无奈。这根本不是她想要的,完全是被一次次安全隐患逼到了墙角。
![]()
这次爆炸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现场演出行业里一个长期被忽视的严重问题——艺人的安全保障。有懂技术的网友分析,耳返这种精密设备爆炸,无外乎是电路短路、锂电池故障或者之前受过物理损伤这些原因。但一套设备能连着出三次严重故障,这就很难用“意外”来解释了,大家的质疑很自然地指向了设备本身的品控、以及团队使用前的安全检测流程到底有没有做到位。
说实话,陈粒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光是看看2025年,舞台安全事故就一桩接一桩。10月11日,张靓颖在西安演唱会上从两米高的升降台踩空坠落,手脚都受了伤;8月份,杨宗纬在西宁演唱会上从高台跌落,头部着地,腰部受伤,当时就短暂昏迷了;还有鹿晗在深圳、陈奕迅在北京,都险些踩空升降台或台阶。这么一看,陈粒的耳返爆炸和林俊杰演唱会上伴舞掉进升降台、王力宏遇到的升降台操作失误这些事一样,都是舞台上不该存在的风险。
![]()
网友们对这件事的反应,既暖心又犀利。#陈粒耳返爆炸#、#陈粒减少舞台工作#这些话题迅速冲上了热搜。很多人除了表达心疼,更是直接发问:为什么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成了奢望?有粉丝说得特别在理:“签名是星光,旋律才是恒久之光”,艺人的安全,才是音乐能好好延续的根基。
这件事能引起这么大的共鸣,是因为它触碰了大家共同关心的一条底线——安全不该为效果让步。当演出规模越搞越大,舞台技术越来越复杂,追求炫酷效果的同时,如果连表演者最基本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一切岂不是本末倒置?陈粒强忍剧痛完成演出所展现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她以及所有艺人,永远不需要用这种“硬扛”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专业。
![]()
好在,陈粒的这次事件似乎已经开始推动一些积极的改变。有报道提到,事件发酵后,已经有耳返品牌方主动发布了设备安全检测报告,也有音乐节主办方开始更公开地公示设备检查流程。这一个小小的意外,说不定真能成为一个促使整个行业反思和规范的契机。
![]()
陈粒说“你先痛着,我开始着手解决”,这表明她并没有只是消极地退出,而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希望她能早日从这次惊吓中恢复,无论她未来是选择回归大型音乐节,还是转而进行更多可控性更强的专场演出,粉丝们最大的愿望始终是:“我们愿意等,但请给她一个安全的舞台”。毕竟,只有确保了创作者的安全,那些打动人心的旋律才能持续地响起。这次耳返的爆炸声,不仅震疼了陈粒,也理应重重地敲响整个演出行业的安全警钟。
![]()
(完)
内容和图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满,请联系我,我一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了!
~~~///(^v^)\\\~~~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