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湖南长沙的小雅(化名)摩挲着孕肚,屏幕里是老家旬邑县清塬镇马来腰村三组的实时画面——秋雨冲刷着深不见底的塌陷坑,那里是母亲最后消失的地方。10月24日上午10时,母亲在自家包谷地收玉米时,因地下煤矿采空区叠加持续降雨引发地面大规模塌陷,瞬间被吞噬,至今已失联72小时。
![]()
“医生不让我哭,说对孩子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视频里的小雅双眼红肿如核桃,声音因连日哽咽变得嘶哑。作为远嫁湖南的女儿,马上临产,本计划产后带孩子回娘家尽孝,“妈上周还说要给宝宝缝虎头鞋,说等收完玉米就去赶集买布料,怎么突然就没了消息。”她手边放着一张全家福,照片里母亲抱着她的肩膀笑得灿烂,背景正是如今已成塌陷区的那片包谷地。
这场跨越千里的煎熬,始于事故发生的那一刻。接到家人电话时,小雅正在做产检,“电话里我爸只说‘你妈出事了’,我腿一下子就软了。”因医生严禁长途奔波,她只能靠视频和家人保持联系,每半小时刷新一次救援进展。“我弟说救援的人有消防的、矿山救护队的,带着能找活人的仪器一遍遍扫。”说起救援人员,小雅的声音里多了一丝颤抖的感激,“他们在雨里泡着,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比我们家人还急,真的谢谢他们不放弃。”
在马来腰村的救援现场,情况远比镜头里更严峻。陕西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应急响应后,专业救援人员携带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等赶赴现场。“塌陷区地质极不稳定,雨水浸泡后随时可能二次坍塌,我们只能用小型设备小心作业。”现场救援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按照采空区塌陷救援规范,队员每小时需对周边地质位移进行监测,生命探测仪的扫描精度已调至最高,但复杂的地下结构让信号捕捉异常困难。
随着“黄金72小时”救援期过去,希望在冷雨中逐渐沉重,但救援从未停歇。小雅的父亲守在现场,一言不发地盯着塌陷坑。“我弟说探测仪还没出信号,但只要没找到,就有奇迹的可能。”小雅摸着孕肚轻声说,“宝宝你要乖,和妈妈一起等外婆回家。”
![]()
比等待更灼心的,是事故背后的疑问。“为什么没人告诉我们那里是采空区?”视频里的小雅突然提高声音,情绪激动起来,“我弟去周边转了,连个‘小心塌陷’的牌子都没有!”这一说法得到多位村民证实,有村民表示:“只知道地下以前挖过煤,没人说过种地会有危险,要是有警示,妈妈也不会去地里。”
![]()
根据国家矿山安全监管相关要求,采空区需通过防护栏、警示标志等明确圈定地表移动范围,严禁人员进入,尤其在暴雨等极端天气需加强巡视预警 。而旬邑县并非首次出现采空区安全问题,此前清塬镇曲家湾村就曾因煤矿采空导致村庄塌陷,引发村民搬迁补偿争议。此次事故中,煤矿是否履行了采空区排查、警示及治理义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持续降雨是天灾,但没有警示是不是人祸?”小雅的质问戳中了关键。按照矿山采空区管理规定,企业需对采空区规模、稳定性进行排查建档,对地表移动范围设置明显警示,并在极端天气加强监测。但截至发稿,村民在塌陷区周边未发现任何合规警示标识,煤矿也未对此作出回应。
千里之外的旬邑,救援队员手中的探测仪不仅在搜寻生命信号,更在叩问采空区安全管理的责任底线——每一片采空区的警示缺失,都可能让“天灾”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而远在长沙那双孕中的眼睛,仍在期盼跨越山海的奇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