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安镇“蓝色贴心人”代表小组深入果园了解情况。胡程摄
近年来,秀山县洪安镇人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全镇73名县、镇人大代表按“职能相近、地域相邻”原则,划分为“蓝色贴心人、红色传声筒、绿色践行者、金色服务站”四组,推动代表履职从“泛泛参与”向“精准发力”转变,让民生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建议村里定期排查管网,再培训2名村民当‘水管维护员’,确保长期管用。”在贵亚村供水改造现场,“蓝色贴心人代表小组”组长雷萨琪一边摸查新安装的水管,一边记下村民诉求。“蓝色贴心人”小组聚焦供水、养老等民生服务,通过入户走访、现场督办,今年已推动解决村民饮水安全、道路修补等民生问题8件,建立“问题-措施-反馈”闭环机制,确保服务“不打烊”。
“桥面改造质量没问题,但建议加个‘小心慢行’警示牌,再装盏路灯,晚上过桥更安全。”在茶洞社区多果坪便民桥,“红色传声筒”代表杨秀祥用卷尺测量桥面宽度后,当场提出建议。这座曾因狭窄湿滑导致脐橙运输难的便民桥,经代表调研推动改造后,桥面拓宽至4.5米,加装防滑水泥和护栏,如今村民开着三轮车就能直达脐橙基地。今年以来,该小组累计收集群众诉求42条,推动解决便民桥改造、公交线路优化等问题12件,成为民意“直通车”。
“村里的保洁员多久扫一次地?垃圾分类有没有专人清运?”在贵亚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绿色践行者”代表张天凤翻出手机里的“整治前照片”对比:昔日乱堆的柴火、墙角杂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菜地围栏、分类垃圾桶和庭院花草。该小组通过“周巡查、月通报、季考评”,推动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全镇3个行政村获评“县级人居环境示范村”,村民满意度达98%。
“每天能挣120元,家门口务工还能照顾老人。”在贵亚村以工代赈项目现场,52岁村民王军握着振动棒笑着说。今年来,“金色服务站”代表小组聚焦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推动民生项目采用“以工代赈”模式,带动46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发放劳务报酬58万余元;同时助力引进智慧茶园、果园项目,带动2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3000元。
据统计,去年以来,洪安镇人大通过特色代表小组机制,累计推动解决景区文明提升、农产品销路拓展等民生问题15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民生实事不是‘纸上项目’,必须让代表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让成效显出来。”洪安镇人大主席吴仕清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以“四色代表小组”为抓手,把视察、调研、督办贯穿民生项目全过程,让每一项民生实事都成为“民心工程”,以履职实效绘就乡村振兴幸福画卷。(胡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