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辞职41天,宗馥莉和娃哈哈的“二人传”再度迎来反转剧情。
据36氪报道,宗馥莉所控股的宏胜系昨日下发通知,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这意味着,宗馥莉意图亲自运营的娃小宗暂时被搁置了,何时提上日程尚无时间表。
![]()
图源:微博@新浪财经
遥看辞职时宗馥莉决绝的态度,在无法独立使用娃哈哈商标后,宗馥莉直接选择再造一个“娃哈哈”,在这个充分竞争的饮品大环境下,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是娃哈哈集团要求经销商不能在代理娃哈哈的同时代理娃小宗,必须做出“二选一”,否则将取消娃哈哈经销资格。
眼看双方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势必要有人做出让步,牵扯出一个中间缓冲地带,现在看来宗馥莉扮演了这个角色。
不过矛盾仍未解决,宗馥莉和娃哈哈的好戏还将继续!
![]()
宗馥莉和娃哈哈的矛盾,远比想象中尖锐。
之前有人质疑宗馥莉辞职又是以退为进,但回看第一次辞职时,宗馥莉对娃哈哈的相关动作均未曝光,如商标转让、大量关闭工厂、启用新品牌,以及争产案的爆发,这是都是二进宫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
舆论场一直好奇的国资方面为何不发声,如今貌似也有了合理解释,搭伙过日子的难堪到最后会集中爆发。
如今的局面很明朗,娃哈哈集团手握商标,但更像是一个标志性品牌,优质的生产体系、销售渠道以及核心人才大多都掌握在宏胜手中,以净利润数据来看,如今归属娃哈哈集团的利润每年只有1000多万,而宏胜系公司利润多达五十多亿元。
而宗馥莉没有商标可用,只是启用新品牌,但从零开始的代价是经销商团队的组建、上下游销售链的打点。
![]()
之前分析过,娃哈哈本身的股权问题极其特殊,由杭州上城区国资(46%)、宗馥莉(29.4%)、职工持股会(24.6%)构成,这意味着商标使用需要全体股东一致同意,而且国资股东还握有一票否决权。
这事有前车之鉴,之前宗馥莉曾尝试将387件“娃小宗”商标转移到其个人控股的公司,还试图以1亿元收购商标,但均以失败告终。
所以当宗馥莉开始运营新品牌后,被对标的娃哈哈忧患意识拉满,极其懂得后浪对前浪的冲击,摆好了架势开始用强硬手段来迎接宗馥莉。
经销商团队虽然两头得罪不起,但一个是常年合作稳定赚钱的品牌,另一个是尚未问世、盈利不确定,深陷竞争的新品牌,该选择谁清晰明了。
而且退一万步讲,宗馥莉仍然是娃哈哈的大股东,如若最后斗个两败俱伤,不但被其他公司捡了便宜,损害的也是宗馥莉的利益。
所以当务之急是让娃哈哈先活下来,毕竟这个国民品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基本盘业务受到伤害,这条链条里的所有人都不会好过,找出一条折中路线极其重要。
![]()
在众多“富二代”接班人中,宗馥莉是比较特殊的那一个,她曾提到过不想按部就班的接管父辈事业,或许就早料到扛过娃哈哈集团后的纠葛。
随着宗馥莉两度上任娃哈哈,这家国民企业的股权问题渐渐被大众所熟知,宗家只是娃哈哈的一个大股东,国资才是娃哈哈的实际掌舵者。
这个复杂的股权纠葛,得追溯到宗庆后时代,1996 年,娃哈哈与达能合资成立公司,达能持股 51%,但双方因 “娃哈哈” 商标归属和非合资公司控制权爆发 “达娃之争”,宗庆后通过法律手段、舆论造势和设立体外公司(如宏胜集团),最终于 2009 年迫使达能以零对价退出合资公司。
国资方面,杭州上城区国资委自 1999 年改制后长期持有娃哈哈集团 46% 股权,虽为第一大股东,但宗庆后通过体外公司转移利润等手段,形成 “产权与实控权分离” 的独特治理模式。
但宗庆后以人情治理闻名,能够周旋于各方利益之间,让娃哈哈始终保持平稳前进。
当权柄递到宗馥莉手上后,她西式化的治理模式与娃哈哈长久以来内部的微妙平衡开始不对称,内部三番五次爆发出反对宗馥莉的声音就是最好佐证。
以往宗庆后时代的娃哈哈,人们称赞最多的是“人情味”,体现在管理上的家文化与归属感,与经销商团队兄弟般的合作关系,宗庆后本人的个人魅力也为娃哈哈赢得了广泛好评。
而这恰恰是宗馥莉最先开刀的地方,通过触碰一些人的利益,来拔掉这家老牌公司的顽疾,所以咱们看到了一系列高管轮岗、经销商缩减、工厂关停等手段。
同一时刻,宗馥莉通过重视“宏胜系”人才来打造自己的核心班底,但前些日子宗馥莉“心腹”严学峰被调查风波似乎已经说明了问题。
再加上宗家争产案的爆发、娃哈哈复杂的商标问题、持续不断的改革阵痛,这些都成为了宗馥莉掌舵娃哈哈的拦路虎。
所以走到如今这个局面,二者之间仍旧是剪不断理还乱,但双方又谁也离不开谁,只能不断在磕碰中寻找相处之道。
![]()
这场41 的摇摆背后,藏着老牌企业在股权博弈、改革阵痛与市场现实中的生存困局,更揭示了“活下去”远比争控制权更迫切的商业本质。
娃哈哈商标本身,是支撑企业活下去的核心命脉,这个承载着三代人消费记忆的品牌,不仅是国民情怀的载体,更是厂商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宗庆后时代打造的联销体模式,能巅峰时支撑 783 亿元营收,本质是经销商对娃哈哈品牌价值的认可。
而宗馥莉曾试图推行的娃小宗,即便顶着“宗家传承”的符号,也难以替代三十余年积累的品牌信任,宏胜系虽为其定下 300 亿销售目标,却面临经销商“二选一”的抵触,反观同期宗泽后阵营推出的“娃小智”,仅凭 “配方与娃哈哈一致” 的宣传就签约 153 家客户,更印证了老品牌的不可替代性。
更关键的是,宏胜集团长期依赖娃哈哈代工生存,其产能的三分之一服务于娃哈哈系产品,脱离这一商标加持,新品牌根本无力支撑产业链运转。
品牌回归的本质,是对活下去优先于控制权的现实妥协。此前宗馥莉推动娃小宗,核心诉求是摆脱股权架构的束缚,娃哈哈商标使用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她试图以新品牌换取战略自主权。
但这场博弈的代价是企业生存风险:商标转移被国资制止后,继续强推新品牌意味着与核心渠道、供应链彻底切割,而 2025 年前三季度 3.46% 的销售额下滑,已证明企业无力承受这种切割的后果。
![]()
重启娃哈哈的决定,实则是在控制权争夺与企业存续间的优先级重置,承认国资在商标权上的话语权,以品牌共识换取渠道修复与业绩稳定的时间窗口,这种妥协恰恰是活下去的必要选择。
而且隔壁的竞争对手农夫山泉已经开足了马力狂飙,不论是营收增长速度还是品牌年轻化战略都比娃哈哈要出色。
对这家老牌企业而言,只有先守住娃哈哈这个根,才能谈后续的转型与发展,这或许正是宗馥莉从激进破局到务实回归的核心顿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