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军2架舰载机在南海坠毁,和中国有关系吗?有两大可能性

0
分享至

“美国海军天塌了:又整一个狠活儿!”,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6日,美国海军通报,在南海部署的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母,在一个小时内接,向南海坠入了,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舰载机和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

按照美国海军通报,进入南海的,美国海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其中一架 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和一架 MH-60R“海鹰”直升机在南海海域分别坠毁。



南海空域的连续坠机事件

根据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发布的消息,当地时间 10 月 26 日 14 时 45 分左右,隶属于 “尼米兹” 号第 73 直升机海上打击中队的一架 MH-60R “海鹰” 直升机,在从航母起飞执行例行任务时,于南海某海域突发意外坠入海中。事故发生后,美军搜救部队迅速响应,成功救起机上全部 3 名机组人员,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然而,救援行动刚告一段落,意外再次发生。15 时 15 分,也就是前一架直升机坠毁仅半小时后,隶属于 “尼米兹” 号第 22 战斗机攻击中队的一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双座战斗机,在同样的起飞过程中重蹈覆辙,失控坠入南海。幸运的是,机上 2 名飞行员及时弹射跳伞,被随后赶到的搜救力量成功营救,身体状况稳定,未在事故中受伤。



美军方面在通报中仅提及两起事故的基本情况,强调搜救行动高效,对于事故的具体原因则表示正在深入调查,未透露更多细节。但在敏感的时间和地点,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舰载机坠毁事故,这一罕见现象仍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各类猜测随之而来。

“尼米兹” 号的最后部署

此次发生事故的 “尼米兹” 号航母,有着特殊的服役背景。作为尼米兹级航母的首舰,该航母于 1975 年正式服役,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远超核动力航母 40 年的常规服役年限,属于典型的 “超期服役”。此次海上部署是 “尼米兹” 号的最后一次任务,按照计划,部署结束后它将返回美国本土退出现役,完成其长达 50 年的军旅生涯。



“尼米兹” 号的此次部署轨迹同样值得关注。今年 3 月 26 日,该航母从美国西海岸出发,首先前往中东地区执行对胡塞武装的威慑任务。在结束中东部署后,于 10 月 17 日进入南海海域,并在此后的十余天内持续在该区域活动。

外界普遍认为,美军航母在这一时期进入南海,其目的明显是为了对中国施加军事压力,炫耀武力,这也是美军近年来在亚太地区推行 “印太战略”、频繁开展军事存在的常规操作。



从美军近年的军事活动来看,南海一直是其重点关注区域,航母战斗群、侦察机、驱逐舰等各类军事力量频繁出入,开展所谓 “自由航行” 行动,多次侵犯中国南海岛礁邻近海域,引发中美双方海空力量的近距离接触。此次 “尼米兹” 号在南海的部署,正是这一战略的延续,而连续坠机事故的发生,让美军的 “威慑行动” 意外演变成一场尴尬的 “实力翻车”。

中方是否与事故有关

两起坠机事故发生后,最受关注的疑问便是:事故原因是否与中国有关?毕竟当前中美关系紧张,南海地区的军事对峙时有发生,外界难免将两者联系起来。



结合多方信息分析,这一猜测缺乏实际依据。中国一贯坚持维护南海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于美军舰机在南海的侵权行为,中方会采取跟监、拦截、驱逐等必要措施予以回应,但这些行动始终遵循国际法准则,保持克制和理性,双方的海空对峙总体处于可控范围。军事分析人士指出,解放军作为一支纪律严明、组织严密的武装力量,绝不会主动挑起冲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起坠机事件发生在中美贸易谈判结束的同一天。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双方都有维护局势稳定的意愿,必然会严格约束一线海空力量,避免出现 “节外生枝” 的情况,防止影响双边关系的整体走向。因此,从客观环境和实际行动来看,美军舰载机坠毁与中方不存在直接关联。



事故背后的两大可能性

排除与中方的直接关联后,事故原因更可能源于美军自身。结合 “尼米兹” 号的状况、美军近年的军事训练水平等因素,主要存在两大可能性。

装备老化与维护疏漏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尼米兹” 号服役已达 50 年,不仅舰体本身存在老化问题,其搭载的舰载机弹射系统、拦阻装置等关键设备也已运行半个世纪,长期高强度使用必然导致磨损和故障隐患。而此次坠毁的两架舰载机也并非新机型,MH-60R “海鹰” 直升机和 F/A-18F “超级大黄蜂” 战斗机均已服役多年,其中 F/A-18 系列战斗机的平均机龄已接近 20 年。



美军近年的装备维护问题早已暴露。数据显示,2024 年美军坠毁军机数量已达到 41 架,是 2023 年的两倍,其中美国海军仅 F/A-18E/F 系列战斗机就损失 4 架,A 级航空事故高达 15 起,相当于每月都有严重事故发生。

去年 5 月,一架 F-22 隐身战斗机因冲洗维护时操作不当,导致飞控系统失灵坠毁;MV-22 “鱼鹰” 倾转旋翼机的坠毁调查,也暴露了维护流程中的诸多漏洞。这些案例都说明,装备老化加上维护不善,早已为美军军机事故埋下隐患。



高强度任务与人员紧张状态构成了另一重因素。“尼米兹” 号在进入南海后,为实现对中国的军事威慑,持续开展高强度的舰载机起降、自由飞行等训练和挑衅行动。频繁的任务安排不仅让本就老化的装备不堪重负,也让机组人员和航母地勤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

同时,解放军海空兵力在南海的常态化部署,必然会对美军的挑衅行动进行坚决回应,双方海空力量的近距离较量不可避免。在这种紧张的对峙环境下,美军机组人员和地勤人员容易出现精神高度集中、疲劳操作等情况,进而导致操作失误。



舰载机起降本身就是高风险任务,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坠机,不排除是人员在高压状态下忙中出错的结果。

事件引发的思考

截至目前,美军尚未公布两起坠机事故的最终调查结果,所有关于原因的分析仍处于猜测阶段。但这一事件的发生,无疑给美军的军事部署敲响了警钟。单架 F/A-18F “超级大黄蜂” 价值超过 6000 万美元,两架战机失事即造成超过 1.2 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而频繁的事故更会影响美军的作战能力和国际声誉。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此次事故也反映出美军全球战略与自身装备、训练体系之间的深层矛盾。为维持全球霸权,美军在多个地区保持高强度军事存在,导致装备损耗过快、人员疲于奔命,而新装备研发的延误和成本飙升,又迫使老旧装备超期服役,进一步加剧了事故风险。

南海本是和平之海,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和航行自由。美军频繁派遣舰机在南海开展军事挑衅行动,不仅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也让自身陷入安全风险之中。如果美军不能正视自身问题,继续坚持 “从实力出发和中国打交道” 的错误立场,频繁在南海炫耀武力,未来难免会遭遇更多类似的 “意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游古史
游古史
不偏不倚,恰好是你
2411文章数 5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