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聊聊中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通过不断对外开拓打破我们在发展当中遇到的一些困境。我们先从内卷这个词开始,内卷最原始的含义是指人口的增加和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
![]()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通过战争瘟疫饥荒消灭多余人口的历史,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率,现在则变成产能过剩和市场有限之间的矛盾。现在的解决方式变成经济危机、贸易战,或者说经济衰退消灭过剩产能。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本质上都是一场为了生存资源的生死竞赛。无论是争夺最后的生存空间,还是消除过剩的人口或者产能,其实都是人为了活下去对于生存空间的残酷竞争。
![]()
熵增定律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内卷背后的根本原因。因为熵增定律说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面,混乱程度只会不断增加。而混乱程度要维持自己运转需要消耗的能量,随着获得的能量越来越少,系统就会越来越混乱。当混乱达到一定程度,系统没有办法再维持自己的秩序就会走向崩溃。
其实无论是人不吃饭会饿死,还是企业没有收入会破产,又或者说一个封闭社会最终会走向混乱和毁灭。其实都是因为系统没有办法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能量维持自己的有序状态。
这就是西方文明为什么要通过不断对外扩张来对抗熵增带来的内卷。其实西方一直从事海外贸易,他们很早意识到只有在一个开放的系统里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够降低自己内部的混乱。因此,对外扩张就成了他们的最核心的生存方式。这种扩张不光是地理上的,还有经济上不断资本积累。
![]()
尼采在权力意志里说过,每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都在自己力量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远的蔓延开去并且征服一切弱小者,这样他就发现了他自身存在的意义。西方文明的这种历史和哲学背景塑造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竞争本能,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事业都跟历史和哲学紧密相连。
自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直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的大一统,一直处于类似春秋战国那样分裂格局,到现在其实都没有变。长期的分裂反而让他们更习惯于你争我夺的这种状态。两千年都处于大争之势,他们就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战略文化和理性务实的科学精神,信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谁不向外扩张去抢资源,谁就会被淘汰掉。这种思想其实已经深深的刻入他们文明基因。
![]()
人类历史开篇的五千年,在争夺生存空间的竞赛中华夏民族一直都是站在胜利者的一方。两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走出非洲取代尼安德特人,然后一万年前古羌人的祖先来到黄河中上游打败蚩尤东夷奠定了华夏的基础。从周秦汉唐,我们祖先以长安和洛阳为基地不断的北拒匈奴突厥,东定高句丽,南伏百越交趾,最后把两广云贵纳入中国的版图。因此我们才会有后来的天朝上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一切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近代华夏民族为什么会因为内卷而失去向海外开拓的这种动力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长太快了,东亚这块地儿已经养不活这么多人。因此才会出现北方农民走西口、闯关东拓展九边;东南沿海人多地少,矛盾更严重,为此很多人下南洋谋生。
![]()
但为什么没有像西方大规模出海建立殖民地呢?因为当时中国整个社会的重心是向内,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全球的大变化,没有抓住大航海的机遇。而内卷带来的人地冲突不断引发内乱。明末农民战争一直到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都是这个矛盾的总爆发。每一次大乱之后人口锐减,社会重新恢复平衡。但整个国家因此元气大伤,在科技、军事、商业方面一下子被西方拉开距离。
如果当年华夏民族在大航海时代能够主动出海殖民,今天的世界和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当时因为失业或者科举落榜,又或者失去土地而走投无路的人,可以去海外建立自己的家园,把中华文化带向世界,中国本土的内卷压力肯定会大大减缓过剩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
但西方殖民者却一步一步用坚船利炮打开东方大门,并且动摇了明朝的朝贡体系。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葡萄牙人绕过好望角,横穿印度洋,建立了第一个印度洋的殖民帝国。1511年明武宗正德六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马六甲是明朝在南洋非常重要的藩属国。因此,中国朝贡体系第一次被西方殖民体系所冲击。
1565年明嘉靖四十四年,西班牙人从美洲出发横渡太平洋,占领宿雾岛和吕宋岛建立了马尼拉。至此之后,整个东南亚完全被纳入西方殖民网络。西班牙人在亚洲建立殖民地背后真正的目标并不是吕宋,而是想要继续北上征服中国。但历史没有让他们在1587年叩开中国的大门。这个任务最后是在1840年由英国人完成。
![]()
西班牙开辟了从美洲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大帆船航线,与明朝建立了全球贸易体系,大量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当时明朝可谓是全球经济中心,全世界有一半白银都流入中国,简直就是让西班牙人替明朝打工。
虽说明朝看起来好像通过对外贸易赚了几亿两白银的顺差,但真正的利润大头并不在中国手里。因为西方主导了远程贸易的定价权和销售渠道,他们可以通过加征关税,或者说通过武易控制商路把中国商人排挤出主流市场。中国商人就算手里有商品也很难赚到钱,因为明朝根本就没有保护自己商人在海外的利益。
![]()
西方只要控制几个关键的贸易据点和航线,中国商品低价卖出,利润大头全被西方赚走。这是因为明朝政府不仅没有给商人任何支持,反而还处处设限。中国商人虽然手里有很好的商品,但只能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活动,完全被纳入西方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中,马尼拉只是一个中转站。因此,中国商人只能分润到整个利润当中非常微薄的一部分。
西班牙人在马尼拉不断提高中国商人的税率打压中国商人,后来干脆成立由西班牙商人组成的贸易垄断组织,所有中国商品必须要经过他们统一采购和销售,彻底把定价权抓到手里。相比之下,明朝商人完全得不到朝廷的保护,没有商团武装,也没有国家海军为他们撑腰。国内儒家士大夫还骂他们是海盗,甚至还要剿灭他们。
![]()
明朝没有积极的参与海权争夺,把全球价值链和贸易主导权全都让给了西方,中国就只能按照人家的需求出口。一开始还能出口丝绸瓷器等高附加值手工制品,后来只能出口茶叶生丝等原材料,产业结构从技术密集型慢慢退化成土地和劳动密集型的中国,也从全球体系的中心国家慢慢变成边缘的原材料供应国。
明朝灭亡的真正致命原因是明代中国错失大航海时代的历史机遇,没有积极拓展殖民地扩张海外贸易,沦落为欧洲人主导的世界体系的边缘国家,只能被全球局势牵着鼻子走。一旦西方掐断白银供应,经济马上崩溃,国家也就彻底失去自救能力。
![]()
在明朝末年一系列的全球性的事件彻底改变了白银流向,一下子将明朝经济推向崩溃边缘。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战争让欧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几乎完全中断,直接导致美洲白银没有办法再流入中国。同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反明,这就使明朝在辽东的压力剧增。1633年日本幕府颁布锁国令,禁止白银出口,堵死了另一条白银流入中国的通道。1639年马尼拉华商遭到屠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受到重创。1614年荷兰打败葡萄牙攻占马六甲,切断了澳门和印度的联系。中国通过澳门输入白银的路也断了。
一系列事件让明朝的白银突然间断流,整个国家经济陷入瘫痪。懂了懂了。如果明朝当时能够引导金融市场,未必不能发展出成熟的国债市场。但很可惜,1617年万历四十五年,朝廷废除盐引制度,改用纲盐法。盐引没有了,盐引二级交易市场也自然消亡,明朝内部不可能再内生出国债市场,也没有办法到当时全球最活跃的阿姆斯特丹资本市场发行公债。因此明朝失去了用金融手段纾困的机会。
![]()
为什么说西方那一套对于世界的理解值得我们去借鉴。因为历史发展是有内在逻辑的,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都能够在历史的开端当中找到一些最初线索。今天回头看明朝的这段历史,就会发现中国人过去对于世界的认知和运行的法则是让我们吃了大亏的。因此,说学习西方不是说学他们的那点技术,而是要学他们背后的思维方式。
大航海之后的五百年全球秩序,都是西方在主导他们的影响力。从地中海的城邦转到西班牙、荷兰转到英国再转到美国,他们依然在金融、科技、军事甚至文化的话语权上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那一套世界观非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内卷得很厉害,根源是非常深的。建国之后农业集体化、城乡二元,包括后来工农业剪刀差、户口制度,每一步其实都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维持社会运转所做的一些不得已选择。
再加上后来KPI考核、九九六、快递小哥的焦虑都是在人口和资源之间的痛苦平衡。生产的东西越来越多,挣钱越来越难,拼命工作,最后却是为了满足美国人的消费,结果还被人家贸易战科技封锁,这就是外部势力在强行压缩我们的生存空间。
![]()
现在中国已经在科技、军事等领域重新崛起,虽然已经有了强大国家做后盾,但很多人的内心还是跪着的。总觉得西方什么都好,然后导致在产业转移的时候大家一窝蜂的满足美国需求,甚至很多人拼命移民融入西方,觉得好像只有这样才是成功。
因此,面对全球的竞争,我们绝对不能再龟缩在内卷的环境里,也不要做西方国家的附庸。我们要学习历史上那些开拓先辈们,到更广阔的地方用我们的科技、组织力建立新的家园,把华夏文明播撒到世界各地。
![]()
人类社会不同的种族和文明之间最本质的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人类无限的欲望和有限的资源之间的矛盾。不管怎么美化,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就是在争夺生存空间的一场残酷竞赛。我们看到的所谓发达社会的优越生活是不是也是建立在对空间和资源的巨大占有之上。
所以作为华夏人要想摆脱内卷,必须要组织起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才是在现在全球的格局之下,我们应该有的选择和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