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渭南潼关黄河岸边,不仅是候鸟迁徙路上的补给站,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生动缩影。在陕晋豫三省交界处,潼关县以守河人的担当,书写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瑰丽画卷。
![]()
黄河在陕西境内自北向南蜿蜒至此,在潼关拐了个90度的大弯,继续向河南奔流而去,所以潼关是黄河出陕的一个重要区域,这里的生态保护,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潼关黄河湿地位于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处,总面积2827公顷,是陕西省唯一三河交汇的多沙型湿地,作为陕西东大门的生态名片,潼关县将湿地修复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专门成立湿地保护中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如今,经过一系列生态保护举措,这里已摇身一变成为黑鹳、大鸨、金雕等144种飞鸟翔集的生态天堂。
近年来,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中,潼关县通过退化湿地修复,进行水系疏浚连通,实施封域记录管理,减少了人为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并布设视频监测系统,实现对湿地的24小时实时监控。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中西部候鸟迁飞线上的关键补给站,更成为全球候鸟从东亚至澳大利亚迁飞路线上的西部节点。
离黄河湿地保护区不远的潼关黄河古渡口景区,是在潼关古城东关码头原址上按照原规模修建而成的渡口文化景区,是黄河金三角经济圈的亮点,也是了解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今天的渡口给游客提供一个观赏黄河风光,亲临母亲河的体验。
现在的潼关黄河古渡口已华丽转身,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县政府充分挖掘古渡口的历史文化资源,修建了潼关交通博物馆,打造了古渡口红色记忆馆,让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漕运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从曾经的繁忙水运枢纽,到如今的历史文化新地标,潼关依托黄河治理,探索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不仅打造了肉夹馍特色文化街区,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潼关肉夹馍不仅在全国各大城市开设门店,产品还出口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21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认识陕西美食,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渭南市生态环境局潼关分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