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记者近日从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云南省坚持以法治方式和精准监管守护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实现“力度、精度、温度”的同步提升,全省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23件,罚款金额7731.22万元;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年共依法办理免予处罚案件149件,免罚金额3055.65万元。
![]()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周鑫介绍,今年,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坚持将执法大练兵作为提升队伍专业化、规范化的核心载体。全省“一盘棋”系统谋划,厅党组专题研究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对20项内容30个指标实行挂图作战、按月调度。并联合省总工会、共青团省委、省妇联成功举办全省执法比武竞赛,18名个人和6个集体获得联合表彰。同时,厅党组对2024年在全国执法大练兵中表现突出的5个先进集体和8名优秀个人记三等功,有效树立了创先争优的鲜明导向,推动执法队伍实战能力整体跃升。
同时,以规范涉企检查为重点,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两违四乱”问题,扎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动态更新《权责清单》45项,制定《行政检查标准》329条,出台《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部门涉企行政检查的措施》等一系列制度,为执法行为划定清晰边界。严格落实“综合查一次”“扫码入企”“企业安静期”等要求,将年初16项监督帮扶整合为9项,废止不合时宜的执法监管方案7件。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全省涉企生态环境现场执法检查频次较去年同期下降51.47%,而通过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非现场方式检查次数同比增长27.6%,在提升监管效能的同时,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以监督帮扶为导向,推动执法与服务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执法理念从单纯监管向“监管+服务”转变。今年,共抽调8批次352人次的执法与技术骨干,历时102天,对重点高原湖泊、“三磷”行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等开展专项监督帮扶,共发现环境问题10330个,对38家涉嫌环境违法企业立案调查,起到了“查处一个、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同时,积极推行差异化监管,将1162家守法企业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清单内企业原则上采用非现场方式监管,全年通过在线监控、无人机等方式监管698家次,通过电话、网络等服务帮扶657家次。
以严惩违法为底线,始终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对恶意环境违法行为,始终坚持“零容忍”,依法严肃查处。在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方面,共查处案件74件,罚款76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涉嫌犯罪案件55件。在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方面,对全省机动车检测机构实现全覆盖监督检查,对159家违法机构进行行政处罚,共处罚款1749.5万元。对环评机构的175份涉嫌弄虚作假的环评文件移交公安机关侦办,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环境法律权威。
以智慧监管为支撑,大力提升执法效能与规范性。持续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构建了以污染源自动监控为核心的“事前预警—事中调度—事后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全年推送各类预警、督办信息近20万条。深化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实现“一个APP执法”,并与省司法厅“扫码入企”系统深度对接,从技术上规范入企检查行为。积极探索AI技术应用,利用案卷智能评查模型快速筛查案卷3000余件,案卷瑕疵率从2024年的35.01%显著下降至目前的9.38%,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