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电化学传感器仪表监测氯气浓度时,湿度主要通过影响传感器内部电解质环境、电极反应效率及气体扩散过程,对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产生以下具体影响:
一、湿度对电化学传感器的影响机制
1. 电解质溶液稀释与电导率改变
原理:电化学传感器内部通常含有液态电解质(如 KCl 溶液),高湿度环境下,水蒸气通过透气膜渗入传感器内部,稀释电解质浓度。
影响:
1)电解质电导率下降,导致氯气与电极的电化学反应速率降低,输出电流减小,测量浓度值偏低。
2)长期高湿度环境可能导致电解质成分失衡,影响传感器基线漂移,甚至缩短使用寿命。
2. 电极表面水膜干扰气体反应
原理:当环境湿度超过传感器耐受范围(如 > 90% RH),水蒸气在电极表面凝结形成水膜。
影响:
水膜阻碍氯气分子与电极的直接接触,导致反应动力学滞后,响应时间延长(如正常响应时间 < 60 秒,高湿度下可能增至 100 秒以上)。
水膜可能参与电极反应,产生干扰电流(如电解水产生 H₂或 O₂),导致测量结果出现正偏差或波动。
3. 气体扩散阻力增加
原理:传感器的透气膜(如聚四氟乙烯膜)对水蒸气的透过率高于氯气,高湿度时膜两侧的水蒸气分压差增大。
影响:
水蒸气优先通过透气膜进入传感器内部,挤占氯气的扩散通道,导致单位时间内到达电极的氯气分子减少,测量浓度值偏低。
低湿度环境(如 < 20% RH)可能导致透气膜干燥收缩,孔径变小,同样增加气体扩散阻力,影响响应灵敏度。
![]()
二、湿度影响的具体表现
1. 测量误差范围
在湿度波动较大的环境中(如 40%~95% RH),电化学传感器对氯气的测量误差可能达到 ±10%~±20%。
例:当实际氯气浓度为 10 ppm 时,高湿度可能导致仪表显示值降至 8 ppm 以下,低湿度可能升至 12 ppm 以上。
2. 传感器寿命缩短
长期处于高湿度(>95% RH)或结露环境中,传感器内部电解质可能发生霉变或电极腐蚀,导致寿命从正常情况下的 1~2 年缩短至 6 个月以内。
3. 基线漂移与校准失效
湿度变化会引起传感器基线电流(无气体时的背景电流)波动,例如:
湿度每升高 10% RH,基线电流可能增加 5~10 nA,导致低浓度测量(如 < 1 ppm)时误差显著增大。
若校准过程中未考虑湿度影响,校准系数可能失效,无法修正实际测量偏差。
素材来源:
易启邦(工控一体化纵深服务生态平台)编辑部
#易启邦 #仪器帮 #一起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