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打小就会背,但是以前,并没有太大的一个感觉在,慢慢的年纪大了,对这首诗就感同身受了,尤其是远离家乡之后,在外打拼,每逢佳节,怎能不想起,家里的亲人呢?农历的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而它总是能唤起人们心中对亲情与团圆的眷恋。
![]()
说到重阳节,我们还是有必要去认识一下的,它源于先秦时期的秋收祭天和祭祀“大火星”的仪式。在汉代的时候逐渐成形,到了唐朝更是发展到一个顶峰。而关于重阳节习俗的一个来历,则是源于桓景辟瘟的传说:
东汉方士费长房告诫弟子桓景,九月九日家中将有灾厄,需携家人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方可避祸。桓景照做,晚间归家见鸡犬皆亡,方知躲过一劫。
![]()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看到重阳登高辟邪习俗的一个由来,因其“九九”谐音“久久”,重阳节还被赋予了长寿的内涵,现代更是被定为“老人节”,增添了敬老孝亲的新意。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很少人去重视重阳节了!
不管是商超促销,还是饭店当中,亦或者是购物的网络平台,对于重阳节,好像都选择漠视,看来它的一个经济价值实在有限,不过笔者认为,还有其他的一个原因,比如说现在人们生活节奏太快,像登高这些习俗,除非有一个固定的假期,不然的话,很难去践行,还有就是功能性也出现了转变,以及是辟邪、消灾,如今人们好像也很少提到。
![]()
此外,就是敬老爱老,这个本身就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就由体现,不需要拘泥特定的节日,而是要把它融入日常。
但是笔者还是想说,即使现在人们不重视了,但是其文化内涵还是值得我们去传承的,不要等到失去这个节日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试着想一想,周边的一些国家,在抢中国的各种传统节日,还去申遗,重阳节不重视,或者被淡忘,没准人家就给抢走了。
![]()
那么重阳节,有些什么值得我们去重视的呢?又有什么讲究呢?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老话说“重阳四不做,一年难出头”,啥意思?
一不做:不敬老
重阳节,是典型的敬老节,所以在这天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住,如果离家里比较近的胡啊,就要记得常回家去看看,尤其是晚上的时候,早点回去,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这也是在提醒我们无论多忙,都要在这一天表达对父母的关爱。一个电话,一次探望,都是为家庭积累“福气”的善行。
![]()
二不做:不出门
在这天的时候,我们还要记得出门,而这个出门,并非是出远门,而是要出去晒晒太阳,向阳而行,或者说,和朋友一起去攀登,爬爬山,远离一些低洼的地方,走向高处,吸收阳气,寓意摆脱霉运,迎接新的开始。
![]()
这其实也是鼓励我们,走出室外,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要懂得拥抱自然,舒活筋骨,开阔心胸。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
三不做:不惜福
重阳节,临近秋收的结束,它也是检验一年收成,开始贮备过冬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样会被认为是不惜福,甚至是一种败家的行为,在古人看来,如果浪费粮食的话,还会折损未来的一个福气,所以在这天的时候,一定要懂得感恩以及珍惜。
![]()
四不做:不出恶
不出恶,也可以理解为不做恶,或者是说,不出恶语,这个也比较的好理解,在一些特定的日子当中,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言行,不能去乱说话,同时也不要和别人起争执,这样在过节的时候,才会比较的顺利,才能真正带来福气安康,如果是作恶的话,那么也是损坏福气的一个行为。
![]()
笔者认为,这个四不出,并非迷信,而是提醒我们,在不同的日子当中,也应该有所顾忌,不能一意孤行,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当中,顺顺利利,日子也会越过越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