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并不是只有冷战那点事儿?美苏两家刚刚打完热烈的争霸战,短板一拉,人们的目光全都聚焦在核武器、军备竞赛和谍报网络上,好像地球上的对抗只有所谓铁幕和月球竞赛。可偏偏在那之前,全球两大巨头——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这俩像极了舞台上的对家,一个向海,一个向陆,谁也嫌谁碍眼,时间是不是太长,有时候让人都快忘记这场百年斗法究竟有多少细枝末节。
![]()
两大帝国都不是省油灯。沙俄刚立国只有几堆柴火的地盘,几十万人凑合凑合,谁能想到经过四百年竟然鼓捣到2300万平方公里,只花了几代人?彼得一世当年就抠着地图琢磨,怎么着也得摸到四大洋,这边黑海、波罗的海,那边太平洋,连巴伦支海都想伸个脚。扩张就是家风,这事不用争。可英国人好像也不甘心,他们向外点着航线,绘着全球殖民网络,海上日不落,到处晃荡。你说他们像不像一对杠上的邻居?
此消彼长,扩张的重点下了中亚、巴尔干,还有远东。俄国的吞并手法真不带喘气,哈萨克汗国、希瓦、布哈拉、浩罕,都是一锅收入囊中。你要说有没有道理,其实未必有。只是手劲足够大,各种汗国贵族一看形势不妙,跑谁家怀里都不是滋味。——沙俄一手压人,一手还想拉拢。英国在中亚眼看自个儿印度快到门口了,急了,三个英阿战争轮番上阵,反正就是不想俄国的野心实现。阿富汗,这块骨头谁也啃不下来。
![]()
克里米亚战争就像一记闷棍。当时俄国非得插足奥斯曼帝国的那些圣地,英国和法国咽不下这口气,拉着奥斯曼老哥一块儿捶俄国。三年工夫下来,俄国还真输得有点惨。你说这阵仗,沙俄原本想动用家门口的地利,结果反倒暴露了兵力糙、武器老、军纪松。甚至有说法,尼古拉一世都给打急了,换皇帝。反正无论谁上台,沙俄都觉得脸丢大了。
改革提上日程,亚历山大二世就把农奴制一刀砍掉。据说那会儿士兵都快跑光了,怎么打仗?俄国工业顺势起步,可没过多少年它自己内部矛盾又冒出来。历史就是这么折腾人,玩命扩张的沙俄也有掉链子的一天,克里米亚之后很久没有回过魂。说是大英帝国趁机占了风头,也不过是维多利亚女王系着旗在海上亮了几圈吧。
![]()
然后又是波斯。英国人怕俄国动手伸到伊朗,那不得了,直接扯皮。谈来谈去,1907年稳了一下,《英俄协定》画了高地线,北部俄国,中部设中立区,南部归英国。大家在上面拉开地图,动不动搞谍报、内线、暗杀。反正谁拿得住游牧部落,谁就能让草原风往自个儿吹。可谁真能全部掌控这些游牧势力?到了合作分赃,却还是互相看不顺眼!
远东,俄国又是一番手段。等到太平天国、鸦片战争,中国正被搅得焦头烂额,俄国偷偷摸进东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就这样进了口袋。清政府没工夫顾,就跟丢了钱包似的,回头发现已经物是人非。沙俄这时候学会了蛮横与技巧并用,说不上比英国拙劣,但绝对够直接。建西伯利亚大铁路,铁路一通,欧亚没障碍,俄国货源兵力随时出击——这盘棋谁下得赢?
![]()
东北可不只是俄国看着,英国和日本都不乐意。日本明面上跟英国结盟,其实早盯着辽东半岛好久了。日俄战争来的突然也不突然。英国贷款,控制航道,俄国舰队还没出海几天,半路就被截胡,日本人趁势突击。对马岛一役,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俄国大厦一震,远东战略瞬间转变。也有人说,这种大国游戏,最后拼的不是武力,是看谁的神经更粗。
再把目光拉回欧洲。身为斯拉夫族的天然老大,沙俄希望整个巴尔干都成为自家亲戚。泛斯拉夫主义就是他们的理直气壮。可英国人不同意啊。拉奥斯曼、法国,还有那堆高傲的德意志邦国来开会,硬生生死卡沙俄计划。《柏林会议》一锤定音,沙俄鹤立鸡群成了空想。你说英国是不是笑得最欢?
有种说法,道义其实无关紧要。两边你来我往,也许各自都不觉得有错。扩张成了他们的本能,不论代价。可是现实是残酷的,有赢就有输。英俄百年博弈看起来双赢,事实上总有人损失。哈萨克的游牧民、波斯的市集、东北的农庄,都成了大国布局下的道具。谁在乎地头人的命运呢?
小道消息不断传,美国学者在新史料中发现早期英俄间的谍战细节,数据显示1870-1900年间,英驻塔什干情报站策反30余次中亚部族首领,爆发的暗杀案多达18起,连沙俄情报机关都感到防不胜防。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其实藏着动荡和人心的浮动。有谁会真的无动于衷?那些被作为筹码来回转卖的小人物,可能连自己的去向都蒙在鼓里。
有时看英俄争霸像是一场大型棋局,规则明摆着,大家心照不宣。谁先开口不重要,谁能忍到最后才是赢家。可是,权力的流转往往也无常——刚刚掌握主动权的沙俄,稍不留神就被邻家英国人反击到墙角。你要说谁最后受益最多?不好讲。有些地方刚划归俄国没多久,又被新势力盯上了。
整个过程热战、冷战切换毫无章法。间谍抽冷子,军队突袭,有时候官员回国一趟,脸色都变了。就算国内民众清楚,血流成河不等于荣光四射。物资消耗、人口流动、经济动荡,每一个节点都不是教科书里几个冷冰冰的词能说清。拍桌子说英国赢了,有点草率。俄国虽败犹荣,未必。某种意义上,两家打得满地鸡毛,反倒让第三方国家获利。
也许,英俄百年大博弈的实质不是对抗,而是试探,是反复调试后谁都舍不得放弃的利益盘算。三番两次的勾心斗角后,是不是所有人都认清了局势?好像又不是。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的话语权,远没大国政客一句话管用。看着局势起起落落,外行说这是大国梦的幻灭,内行有人笑称这压根儿是一场豪赌。
想说这场争霸谁对谁错太费劲。不对等的信息流通、权贵之间的秘密协作、经济利益的暗流涌动。看似冷静的棋局其实一点都不冷静。英俄争得天昏地暗,旁人有时只想着如何自保,谁会管大国博弈的结局如何呢?
沙皇俄国没撑到二十世纪中叶,英国的海上霸权也早早被新世界国家挑战。只是这些大国的博弈痕迹,留给后人观察参照。当年的英俄既激进又沉稳,既谋略又冲动,边界变迁伴随着小人物的颠沛流离。
大英帝国和沙俄百年大博弈的故事,到头来还不是地壳运动般的慢性较量。现在再有人说冷战才是唯一的大国神话,这桩百年旧账,只怕得重新说一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